也许是注意到已经耗费太多的时间和口舌,永和帝的语速突然变快,“此次大战没让慕容靖出征,他心中恐怕多有委屈,但幽州总要有能随时领军的将领。自开国以来的战绩,慕容靖也能配得上爵位。尚书令多年来为赵国尽心尽力……”
永和帝掰着手指头数,又列出来五个人,最后一个正是宋瑾瑜。
“你说……”永和帝脸上的挣扎越来越重,语气迟疑的对肃王道,“朕是给瑾瑜晋侯,来日再给瑾瑜的小儿子封个承恩侯好,还是直接封瑾瑜为国公?”
反正对宋瑾瑜来说,公爵还是侯爵,不过是排位而已。
听闻宋瑾瑜的小儿子不太争气,承恩侯的爵位至少能让宋瑾瑜的小儿子三代不衰。
他好想给宋瑾瑜封承恩公,但是他不敢。
永和帝懊恼的叹了口气。
肃王嘴角的傻笑立刻收敛。
他目光复杂的望着仍旧满脸懊恼的兄长,动了动嘴唇,却没发出声音。
因为他不知道,要怎么不伤帝王尊严的告诉永和帝。
截止到目前为止,都是永和帝一厢情愿的以为自己和宋氏是亲家。
第124章
宋佩瑜与重奕在兖州停留到年底,然后接受青州王的邀请,去青州过年。
除夕当天,熟悉的圣旨,熟悉的赏赐。
宋佩瑜去年的十二件蟒服还没全部上身,就又得十二件崭新的蟒服,同样是搭配的头冠、玉簪还有鞋履、配饰一应俱全。
他满心复杂的领赏后,抬头就对上青王和青王世子,暗含羡慕和嫉妒的目光。
宋佩瑜下意识的抓紧手上的圣旨。
青王和青王世子也有被永和帝的赏赐的蟒袍,羡慕他做什么?
年后,青王带着家眷和许多舍不得放弃爵位的青州王族、勋爵前往咸阳,同行的还有十万青州军。
与咸阳达成共识后,青王就命各地整理驻军花名册,必不可少的驻军只留一半,空出一半的位置给赵军。
除此之外,再留二十万能随时调动的青州军。
这二十万青州军。
青王带走十万,到达青州后,这十万青州军会转路梁郡,在梁郡驻守至少三年。
剩下的十万青州军留在青州,调动这十万青州军的虎符一分为二,一半交给重奕,一半由青王世子保管。
梁王正带着在翼州境内的西梁军火速赶来,青州空缺的军防都由西梁和东梁籍的士兵补充。
地盘越来越大,赵旗插在兖州和青州的城墙上后,整个北地都被赵国掌控。
不可能只用幽州官员和赵军管理、守卫所有地方的情况下。
相比较而言,相互交换各地的驻军,是在不影响治安的前提下,防止暴动的最有效方式。
宋佩瑜在兖州和青州的文官调动上,也采取这样的办法。
从前,无论是卫国、双梁还是燕国,文官的任命都采取当地官员加赵国官员的组合方式。
如今轮到兖州和青州,赵国多年来培养的文官已经差不多消耗殆尽。
而且相比卫国、双梁和燕国的文官,兖州和青州的文官对赵国文官有称不上强烈却很明显的排斥。
这个时候,兖州和青州不仅缺少大量能保持两个州基本运转的文官,还缺少在赵国文官和当地文官之间做缓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