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辞如今还不想离开父母,他对尔雅和卫岳感情都很深。

让他离开家去青州求学,一年回不了家几趟,卫辞打心眼里不太愿意。

尔雅闻言气的恨不能跳起来,她第一次对卫辞疾言厉色道:

“卫辞,你知不知道环境对人的影响有多大,先不说教育质量问题。

只说县学那个求学环境,如今县学里的那些秀才还有几个是真能沉下心认真做学问的?

你跟着他们一起读书,你将来面对的不仅仅是远不如府学的教学质量。

还有随时会把你带歪的学习环境,我绝不会同意你去县学!”

因为县学是朝廷批钱维护,但章阳县一个小县,用钱的地方很多。

衙门要修,河堤要挖,官道要维护,还有杂七杂八的,哪里不用钱。

相对而言,每年能分给县学的钱自然是越少越好。

可是县学也要花钱啊,作为朝廷培养人才的地方。

县学针对秀才的收费是很低很低的,它还要包吃包住,还要给教谕发钱。

所以很多知县为了节源开流,都会高价招收一些没有秀才功名的学子。

很多富商,员外的儿子孙子不成器,他们就会花钱把孩子送进县学。

这样一来,哪怕儿子孙子学不到什么东西,也可以结交这些秀才同窗。

秀才这个功名听上去不怎么样,可在古代下层中,人家好歹也属士,已经够用了。

很多商籍的人家,都想把女儿嫁给秀才,找个秀才女婿。

万一自己找的女婿争气点,考个举人进士啥的,那就赚大了。

所以当一些纨绔子弟付钱进入县学后,他们有钱有闲。

又肩负着家庭结交“俊才”的重任,自然会特别大方的花钱请这些秀才吃喝玩乐。

一些心智不坚的人很快就会被腐蚀,每天沉醉在纸醉金迷中,把学习丢在了一边。

就这么个学习环境,尔雅如何敢把儿子放进去。

卫辞可是九岁的小三元,他的前途是个人都能看得出。

他若进了县学,想要带坏他的人还不如过江之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