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博士们虽然都是万里挑一的天之骄子,和他们比起来,也只能算是姗姗学步的小孩子。
前面已经参与过评审的几十名博士中。
三四十分的比比皆是,也仅有八名得到了六十分以上的合格成绩,更有甚者,刚开口或是实验思路都没介绍完,就直接被赶了下去。
可见本次评审的要求之高。
这时,正中间的唐学礼老人一脸和蔼地开口了。
如今的他,已经成为了清北大学的正式校长。
“我和孔教授意见差不多,不过孩子,希望你你下次进行实验设计的时候,应该考虑一下多种物理环境的复合,而不是只思考如何完成命题,你不是在交作业,而是在做研究,明白吗?”
“学生谨记。”
那名博士只是连连点头,不敢说一句反驳的话。
清北大学的泰斗们互相看了几眼,便纷纷在题板上写下自己的分数。
他们虽然不都是材料学专业的。
但是科研本就触类旁通,一项实验设计中的创意含金量与科研素养是无法作假的,自然也能看出来个七七八八。
外加上刚刚发话的二人都是该领域最为专业的人。
其中材料学系主任孔教授,是国家超导型材项目的学术资讯,唐学礼老人更是清北大学新型超导技术项目的组织者,他们的就是权威的代名词。
既然他俩都表示赞许,那证明这名博士生可圈可点。
就这样。
简单的三言两语,便决定了一位龙国科研界明日之星的光明前途。
看到所有人都写完了自己分数。
坐在旁边的校务秘书点了点头,喊道:“下一位。”
很快,又是一名博士生走上来。
这位博士生年纪不大,二十六七岁的模样,胡子拉碴,穿着不修边幅,眼神里透着和年龄不符的稚气。
看到他走上来,在场所有人都打起了精神。
“咦,该荣雨了。”
“他应该是清北大学近三届少年班里面测验成绩最好的吧。”
“毕竟当年也是天才培训计划的学科第一名呢。”
“他应该是没问题,温斯特教授,等评审结束后,你去和他接触一下,看他愿不愿意来我们的凝固态实验室就职……”
很明显,在场的这些人中,除了来观礼和了解科研趋势外,还有不少人是来挖墙脚的。
毕竟清北大学所有博士中精挑细选出来的精锐。
哪怕最后落选了,在外界也是一等一的香饽饽。
这位荣雨博士选择的命题是“高氢离环境下的纳米突变规避”,该命题是针对聚变能直供微型器械稳定性问题,属于是实用型命题。
所以他同样选择了实验设计的方式进行作答。
“各位老师,我开始了。”
这位荣雨博士并没有进行多余的对白,招手喊上来几名科研助理帮他调试设备参数,自己则是熟练配备起旁边的微型核聚变供能装置电路组。
看到这一幕,清北大学的泰斗们都是轻轻点头。
不错。
没想到荣雨身为一名理论物理出身的博士,竟然能这么熟练地进行跨领域实操。
并且整个过程没有停下来思考数学适配性。
说明不仅功底过硬,而且对于高氢离环境的变化曲线非常熟悉。
“这孩子不错啊。”唐学礼老人和副校长笑着说道。
“他的偶像是齐之一,我听他们主任说,这孩子经常在寝室里喊着要成为龙国第二个三十岁以下的工程院院士,哈哈哈,私下里当然没少练。”
听到这话,周围的清北大学泰斗们都是发出了善意的笑声。
“那可难了哦。”物理学院院长慢悠悠道。
另一名泰斗笑道:“齐院士太特殊了,主要还是沾了……沾了那里的光,加上有战略研发部作保,最后才给了个荣誉院士的头衔,不能算数。”
“不过齐院士确实是惊才绝艳啊。”
“小声点老樊,孩子们有积极性是好事,别打击人家。”
“哈哈哈哈,我还没有老年痴呆到跑荣雨面前说这番话。”
就在清北大学泰斗们闲谈的时候,场上的荣雨博士也完成了自己的所有准备工作。
他冲着台下环视一眼,深吸一口气,启动了微型核聚变的按钮。
很快,远处的监测器上就开始浮现出繁复至极的数字。
物理学院院长不禁惊讶:“这么大胆,他的解决方式竟然是想利用霍米尔力场的一致性,这可只是假说,并没有经过证实啊。”
在场的人都是火眼金睛,关于核聚变的应用课题更是最近些年最为火热的领域。
几乎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看出了荣雨的思路。
眼神中开始泛起期待。
监测器上的数字也随着荣雨博士的一项项操作,而剧烈滚动着。
很快,数字的滚动变成了跳动。
如同飞速旋转的机械轮盘般,越来越快……几乎变成了闪烁!
与此同时,另外一方的微型核聚变下方的高压仓内电子透镜也显现出影像。
几个低温纳米颗粒,有规律地跳动起来。
如同赏心悦目的华尔兹。
如果这些低温纳米颗粒可以维持在跳动中形成有序链接,证明纳米突变问题得到了规避。
那也就意味着荣雨近乎完成了这个课题。
单单这一项实验,就可以获得龙国年度青年科技奖章。
“诶?”
尽管心中惊奇无比。泰斗们都尽量避免发声影响到荣雨,眼神也越发欣赏。
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
那些纳米颗粒的跳动幅度越来越小。
这意味着稳定性在逐步提高,只要能保持下去,便能形成链接。
而让人欣喜的是,监测系上的参数正在稳步提升。
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还有最后一步……”
荣雨虽然表面上平静,但心中已经砰砰跳到了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