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最听家妻话,没之一【求月票!】

幽静小院。

等到赵清秀端着热粥出来时,她察觉到这位谢姐姐好像在帮她晾衣服。

赵清秀默默停下脚步。

谢令姜背对着她,踮脚晾衣服,突然问:

“他是不是走了?”

“嗯。”

赵清秀感受到谢姐姐不再说话,似是有些失落与……后悔。

少顷,赵清秀又听到她重新正振作起来的语气。

“帮你挂好衣服了,来,咱们吃粥。”

二女坐在桌前,谢令姜低头喝粥,尝着几口配菜,发现是熟悉的东林寺腌萝卜,是上次欧阳戎从龙城带回来的。

她埋头喝粥。

红裳女郎吃到一半,突然抬手,给蒙眼白裙少女撩了一下耳畔的发丝。

赵清秀本有些害羞,旋即却听到她的轻飘飘话语:

“这几日,我来帮你收衣服,不过等他回来,你别提我的事,当我没来,知道吗。”

赵清秀安静了下,点头答应“嗯”,又低头不禁浅笑了下,不过在察觉到谢姐姐瞪来的嗔色眸光后,唇角努力压住,她伸出一只小手,轻轻拉扯了下板脸的谢令姜的袖口。

渐渐的,下方拉扯袖子的二女,两手握在了一起。

谢令姜别过脸去。

这一回,她没甩开。

……

车轮滚滚。

一辆马车低调离开星子湖边某座幽静小院后,正朝西城门飞速驶去。

拂晓时分,天蒙蒙亮,街上的宵禁刚刚解除,浔阳城各坊渐渐苏醒,最先苏醒的是星子坊。

欧阳戎端坐车中,膝盖上放着一只长条状琴盒。

伴随着马车颠簸,琴盒内并没有晃荡声响。

被塞的满满当当。

欧阳戎安静了会儿,眉峰聚陇。

他摸了摸身上,左右四顾了下。

后知后觉的发现,有一物没带。

绣娘送的那一枚护身符。

刚刚走的匆忙,明明出门前,绣娘拉扯他袖口,两手比划,提醒过一下的……最后送别出门,两人却还是忘了。

欧阳戎不是丢三落四的性子。

但是从昨日收到容真信号,到今早准备就绪出城,要做的准备太多,彻夜未睡,能去星子湖陪绣娘吃一顿早饭都已经是极限挤压时间……

可眼下完成此事后,欧阳戎依旧心里有一点空落落的。

像是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没做、或一位重要的人没去叮嘱一样。

但是,从江州大堂,到浔阳王府,到槐叶巷宅邸,再到绣娘院子……该去的地方都去了,该布置的都布置了。

还缺了什么呢?

欧阳戎脸色有些出神,突然打开窗帘,望向外面的新房与人流。

外面的天空颜色还是偏向暗青,今日星子坊的人流不只是叫卖忙碌的劳工与小贩,还有不少浔阳本地市民,他们是主流,同时也一反常态,大清早就出门,大多提有大篮小桶,出门置购柴米油盐等生活物资,脚步匆匆,不过在脸色严肃的市贸司小吏们主持下,街道热闹却不拥挤,隐隐有一丝井井有条的氛围。

欧阳戎所在的马车经过一些排队的人群时,能听到他们压低的嘈杂议论声里,有“双峰尖”、“大洪水”、“浔阳石窟”、“欧阳刺史”等高频字眼。

越靠近西城门,廉租院越多,欧阳戎依稀还看见,有江州大堂的单个书吏,手中捧册,两位衙役跟随,挨家挨户的敲门,通知着什么……

欧阳戎抿嘴。

双峰尖近日涨水,还有浔阳石窟周遭百里被重兵封锁,这两道不寻常的信号,不出意料,果然在一夜之间传遍了全城。

所幸双峰尖在西城门外百里,即使后续是最糟糕的情况,洪水冲城,按照以往经验也大概率只有地势低矮的星子坊受灾。

而江州大堂又在欧阳戎指挥下,早早的准备好安抚民情。

种种因素,导致眼下还没造成大多数恐慌。

不过关于这次洪水汛情,各种传言消息满天飞。

有人说是新修的东林大佛触碰到了浔阳城的龙气水脉,也有人说,是长江里的“水龙王”不满当朝圣人建的这一尊大佛,要发洪水冲垮,还有人说自己就是龙王,大伙要虔诚烧香,三两一根,童叟无欺……嗯,后者已经被抓进旧州狱大牢了,尝特殊牢饭了。

而从昨夜起,浔阳石窟所在的双峰尖地段,方圆数十里已经被监察院严密封锁,只可进,不可出,进去者皆要受到严格检查。

这些举措愈发加重了浔阳城内的谣言猜测。

对此,欧阳戎与江州大堂没有出来辟谣,有些“焦头烂额”、没空搭理的味道。

欧阳戎关上车窗,清晨的嘈杂声响降了一番。

看了眼膝上的剑匣,他弯下腰,在座位下方摸索了下,翻出一串麻绳佛珠来,套在左手碗上。

算是每次去浔阳石窟的惯例。

欧阳戎又想起了那日散步,容真与他阐述的新想法与方案。

虽然天南江湖的反贼们不一定会上套,但是容真说的不无道理,与其坐以待毙,等待敌人主动出击,不如自己先出手,打乱敌人的计划阵脚。

这一旬时间,看看那些云梦越女们到底来不来。

欧阳戎揉了一把脸。

其实那日他听完新方案后,问过容真,时间是不是不够,在大佛落地前,若是没有教会她琴曲精髓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