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叫个什么事儿?”
回宫的路上,朱慈烺坐在马车上还在念叨着毕懋康的死。在老人家死后,毕府已经一片缟素,朱慈烺特地给了毕鸿一些守孝的时间,还在毕懋康的灵堂上给他上了几炷香。
做完这一切,朱慈烺才离开。
“皇上,您别多想了!毕大人这是喜丧啊!”
“他老人家本来就这么大年龄了!如今皇上又重用他的儿子,他这是高兴啊!人活一辈子,又有几个人能够笑着离开的......”
吴忠在身旁开口劝道。
他这一说,朱慈烺的心情确实好了不少。
“大伴,明日派人传旨过去,就说追封毕老卿家为户部尚书,赐谥号文忠......”
“皇上,您放心!明儿个奴婢定然将此事办好。”
毕懋康的死并未在大明朝引起太大波澜。
尽管他的儿子毕鸿按照礼制是要守孝三年的,可考虑到朝廷的时局,朱慈烺特地允许他只需守孝三日。
毕鸿很快走马上任,新建立的火器制造局也在他的帮助下开始运作。
毕鸿不仅自己懂得技术,他还找来了许多毕懋康身前带过的徒弟。在朱慈烺的允许下,这些人全部进入火器制造局的各个部门。
在神机营正悄然成军之时,朱慈烺的大婚之日也一点点临近。
永光元年二月七日。
农历的正月十五,这一天京城内外一片喜庆。
尽管在鞑子南下的阴影下北方遭受了很大的损失,可因为朝廷之前的及时提醒,各地州县都没有太过严重的损伤。
因此,各地的年味虽然远不如从前,可还是有些热闹的。
京城中,朱慈烺特地吩咐大婚不许花费太多银子,尽管此时他的内帑中并不缺少银钱,可若是耗费过多那全然是没有必要的。
不仅如此,他还特地免去了一些不必要的习俗,只把热闹局限于皇城之中。
待到一系列繁琐的环节结束之后,朱慈烺终于是带着几分醉意进入皇后吴秋月的寝宫。作为皇帝,是没有人敢来闹洞房的。
这也让朱慈烺感觉少了几分生气。
“皇上,奴婢提醒您!按照祖宗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