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轩三面透风,外面植了一大片紫竹,遮蔽了烈日,只放了两个冰盆便已十分清凉,一个老仆默默呈上了茶水,便悄无声息的退出门外。
“昨夜丰淳帝宿在了紫兰殿卢芳仪处,夜半时,禁军哗变,从玄武门杀入宫中,因宫中以及禁军中也不乏忠君之士,更有袁别鹤等人竭力护驾,所以混乱里,袁别鹤命人点燃了玄武殿,以期示警,也是向城外禁军求助。因此守夜之人发现玄武殿被焚,并隔着数道宫墙听见隐约喊杀声后,便去告诉了鱼烃,鱼烃亲自登上紫兰殿的阁子一望,知道不妙,这才冲进了寝殿,为丰淳帝更换内侍之服,向前朝紫宸殿逃去,意图从丹凤门出宫,向群臣求助。”长生子说到此处,淡然一笑,“当然,他们不可能成功!神策军虽然有部分忠君,但邱逢祥掌握此军多年,哪些人忠于他,哪些人忠于皇室,他焉能不知?在这种情况下,喊杀声从玄武门传来,前朝却安安静静,自是因为邱逢祥早有准备!”
元秀咬了咬唇。
只听长生子继续说了下去:“所以鱼烃虽然忠心耿耿,在当时还想到了为丰淳帝准备内侍服来遮掩,又劝说丰淳帝撇下了卢芳仪以免暴露行迹,可跑到蓬莱殿附近,还是被等在那附近的高手抓了个正着,不过他倒也没吃什么苦头,直接被换上了帝皇袍服送进蓬莱殿,与皇后一起先待着,听太极殿那边的议论,只是想废了他,让他做个太上皇,并没有让他暴毙的意思,当然,只是暂时这样,若是明日群臣议着议着觉得有个太上皇不好,贫道却也不敢保证,丰淳帝便一直会在兴庆宫里颐养到驾崩!”
“够了!”元秀冷冷道,“昨夜之事,你看得这般清楚,在鱼烃拉着五哥往前朝去时,想必你早已猜到了途中之事,却不但未曾援手,甚至连提醒都不曾,想来自是猜到了杜青棠与邱逢祥虽然敢联手逼宫,废弃五哥,但为了天下悠悠之口,也不敢立刻杀了他,总也要等到日后……这样借着杜、邱两人之手,将五哥逼入绝境,方能得到这封血诏……”她咬了咬牙,冷笑着道,“五哥答应了你什么呢?让本宫来猜一猜--是推背图?对不对?”
长生子并无否认之意,淡然道:“贫道志不在红尘,因此红尘之事,多年前就不管不顾了,若要贫道出手,总也要付出些代价。”
“道长倒是变得极快--”元秀冷笑,“当初贺家六郎与本宫同游原上的时候,可是不止一次说过道长,在他刚出生时,因着高夫人与贺之方的年纪都已长,气血不足,他诞下时极为虚弱,当时道长可是星夜奔去魏州救下了他的,后来更是精心为他调养身体,使其逐渐强壮,方有后来习武之资--另外,听说今年年初的时候,北方包括关中都遭逢春旱,惟独河北三镇,因着道长你提前指点,故而早有准备,挖掘了许多沟渠,才免于此难!却不知道贺家又给了道长多么大的好处?!”
长生子神色不动,淡淡道:“贺家之事,是贫道故意为之,至于好处,贫道自然得了,只是贵主终究不是修道之人,便是告诉了贵主,恐怕贵主也是不明白的。”
元秀闭了闭眼:“那么你可以告诉本宫,五哥除了这封血诏外,究竟托付你什么了!”
“正如贫道方才所言,丰淳帝如今暂且安全,但也不是很安全,今日群臣被杜青棠召至太极殿议事,中间最重要的,就是新帝人选!”长生子郑重道,“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一旦新君得立,那么太上皇可有可无……丰淳帝正当壮年,虽然此次之事处置失当,但自登基以来,颇有勤政之民,而如今宗室中,也没有能够让丰淳帝黯然失色之人!因此这个太上皇,恐怕不能活太久!这一点,是丰淳帝亲口所言!”
“所以呢?”元秀觉得自己的心似乎在一点点下沉……
“如今丰淳帝最信任的人,自然只有贵主。”长生子淡然说道,“因此他才以推背图为酬谢,让贫道将这封血诏带给贵主,血诏之中,明叱杜青棠与邱逢祥联手蒙蔽圣听,前者又以姻亲关系,逼迫韦造将换田一事压下,待民变后,复以今上无德为借口废帝,实则大逆不道、故意歪曲、意在谋反!”
--丰淳帝毕竟是宪宗皇帝一手教导出来的,他也许不及宪宗皇帝精明,所以才一时糊涂,被杜青棠抓住了这个空子,落到了今日的地步,但他绝对不蠢,放在了盛世,做个守成之君,那是绝对够格!因此他被软禁在蓬莱殿上后,没过多久就想明白了逼宫的缘故,也想到了对策--相对于老谋深算的杜青棠与兵权在握的邱逢祥,他最大的优势,就是正统!
李唐皇室的血脉、宪宗皇帝唯一的嫡子、前朝储君--这也是杜、邱两人成功夺宫,但却暂时没有杀他的缘故!
所以当长生子乍然出现后,别说对方索取的推背图对于并不信奉道家的丰淳来说意义不大,就算他当时索取数州之地,丰淳也会先答应了再说!年轻的帝王登基不过三年有余,从少年时候就被灌输他将是这个帝国的主人,又怎么甘心如此被人夺去一切?
更何况,还是输给了他最最痛恨的杜青棠!
痛定思痛之后,丰淳在血诏里,最大程度的利用了自己正统的优势--他将一切责任反过来推给了杜青棠,代价是承担了自己是个不那么圣明的君主的名声,但这些都不要紧--因为皇室没有直接的兵权,关中四十万神策军,是诸镇不敢进逼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