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陈沐身边采访的杨云,大脑之中突然有一种被雷电狠狠击中的感觉。
那是一种类似于醍醐灌顶般的感觉,她先前一直觉得陈沐的话都是鬼扯,是站在成功的金字塔上俯视下方的人,进行的自吹自擂氏的教学。
但当老大爷的话进入杨云脑袋里面的时候,她突然领悟到了陈沐话语之中的耐人寻味之意。
成功被太多人妖魔化了,特别是那些高考状元们的一些洗脑言论,让无数家长都陷入到一种对成功的理解偏差之中。
什么早晨四点起床,坚持每天只睡四个小时,而且,还要坚持运动,在上课认真做笔记,课堂不溜号。
除了极为特殊的一群人外,正常人的睡眠是不可以少于七个小时的,即便能够进入到优质睡眠之中,但六个小时是要必须保证的。
那些只睡四个小时的孩子,在课堂上一定是低效模式。
之所以他们能够学习保持优异,很大程度上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将更多的时间,花在私教上面。
一个人的高效专注力时间,只有三个小时,哪怕是一些专注力极高的科学家,也难以摆脱身体的定律。
用更为有专注力的论点,来辩驳努力是否对成功起到决定性作用,就是那些高考状元们,事后都混的如何?
呵呵,大部分高考状元,都泯然众人矣了。
在昙花一现的荣耀后,他们其实比普通人强不了多少,若不是有着一个好大学的镀金,他们与其他大学生,没有任何的差异。
之所以会这样,并非是他们不够优秀,而是他们将力用的太猛了。
古人读书,废寝忘食的有不少,但如果用力过猛,就会像呕心沥血的李贺一般早亡。
李贺的才能绝不低于李白,但由于他太过用力的读书,导致二十七岁,就早早的离开人世。
他的诗作多为极度抑郁之作,而他会产生这样抑郁的情愫,绝对与其熬夜苦读书是有关的。
人可不可以在高强度的压力下生活呢?保持四个小时的睡眠,还能坚持门门成绩优秀?
亦或者,保持四小时的睡眠,还能保持每天都精力充沛,在复杂的社会场上,保持强大的执行力呢?
这是有一定可能的,毕竟古代有头悬梁、锥刺股的狠人。
在现代出现一些极端案例,也绝对不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