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南随三小姐徐娟嫁入亲王府,第三天陪徐娟回门后,龙浩就去官府解除了徐南的奴籍,并请旨建议封她为安南郡主。
皇帝自然明白龙浩的意思,鉴于徐东为大夏立下的功劳因为身份低贱却得不到封赏,将奖励给予徐南也算是一种补偿,同时也是拉拢徐东的一种手段,朝中大臣也无人反对。
于是,皇帝很快下了圣旨,封徐南为安南郡主并更名为李南,赐郡主仪仗,派一千御林军乘船护送她回安南,并让当地官府修建郡主府邸。
为确保李南的安全,燕山营也派出两艘商船一百多人沿途护送。
顺江而下,二十多天,护送李南的船队抵达安南县徐家码头,安南知县刘卫,守备李顺率安南官员、乡绅亲自到码头迎接。
徐正奎夫妇,徐祥夫妇以及李家村部分村民也赶到码头。
高贵而隆重的仪仗,十余名清秀的宫女以及千名盔甲鲜明的御林军组成的队伍吸引着全城的百姓。
一个低贱得无人注意的家奴转眼之间成了万众瞩目的郡主,这个巨大的反差成了整个帝国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也让无数生存在社会最底层的奴隶和平民看到了希望,那怕这个希望在自己身上实现的几率为零,但是也憧憬着这个希望能在后代子孙中实现。
最为激动的是李南的父母,徐祥和邱氏恐怕做梦也没想到会有这一天,以为今生再也见不到的女儿不但解除了奴籍,还一飞冲天成了尊贵的郡主。
李南还是个未经世事的小姑娘,场面上的应酬自然由堂哥李顺代劳,御林军由县衙招待,第二天就返回了,皇帝赏赐的十名宫女,根据李南的意思,县衙也为她们办理了脱籍手续,成为自由人,不过她们还是愿意跟李南生活在一起,暂住李家村。
火柴作坊养活了全村人,如今的李家村是全安南最富有的村庄,李南和父母住在了一个大院里,十名宫女主动承担了他们的日常衣食住行,这让他们很不习惯,毕竟以前他们也是伺候别人的人。
根据李南的意愿,县衙为李南修建的郡主府就选址李家村,按照圣旨的要求,郡主府的规格超过了安南所有的建筑,所以短时间不可能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