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8章 左书记的良苦用心

红颜美人香 西楼月 1647 字 1个月前

沈如燕是个很体贴,又细心的女人,她收拾了一番,给老左泡上参茶,又给顾秋泡了龙井。这才把门带上,让他们在书房里聊。

左书记的脸色,看起来有些凝重,顾秋没敢轻易作声。按理说,他和左家是天敌,两个人不可能坐在一起这样平静的谈话。

可老左却给了他这个机会,还有,老左对顾秋的特别容忍,让顾秋心里多少有点怀疑。

进门之后,顾秋一直没有坐,老左看着他,语气很低沉,“坐吧!”

顾秋这才问道,“左书记,您有心事?”

左书记没有回答,只听到他缓缓道:“顾秋,你现在都是厅级干部了,在玉都这些年,你最大的感慨是什么?”

顾秋心里琢磨着,左书记今天要跟自己谈话的内容和目的,他必须迅速做出一个判断。

老左是何许人啊,他会轻易把普通人叫到家里,又在书房里谈话?只怕一般的副省长级别的领导,都没有这样的机会吧?

顾秋第一个念头,马上就想到闽东目前的布局,这可是三家之争锋。

左书记问自己在玉都的感慨,顾秋立刻反应过来,自己应该说些好话。这种最起码的讨好,有时也有必要。

其实,顾秋也不是故意讨好,左书记在玉都,是有功劳的,他的政绩摆在那里,很多人都看得到。

所以,顾秋说,“初到玉都的时候,我觉得很多地方都存在问题。这些,我当时都跟杜省长说起过。”

左书记喝着参茶,没有说话,这意味着,他要顾秋继续说下去。顾秋说,“当时我只是一个小小的科员,只能肤浅地谈这些问题。针对安平和玉都的现状,我提出了要从交通上做文章。一个地方的经济腾飞,离不开交通的发达。借鉴沿海地区的经验总结,交通起了主导作用。”

这一点,顾秋说的没错,老左眼中闪过一丝欣赏的神色。顾秋说,“其实玉都这地方,地处内陆,从地理位置上,可以说输了很多。当年改革开放之初,提出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然后,沿海地区,刷地一片都富裕了。现在又提出,开发大西北。所有的政策都往那边倾斜。我们玉都既没有沿海之便,又没有政策之优,一切都必须靠自己。既然无法搭顺车,就只能自己为自己创造条件。左书记您在玉都最大的优点,就是给玉都发展创造了条件。让玉都成为了江南一带政治和经济,文化的中心。这种丰功伟绩,却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顾秋说,“左书记您让玉都社会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经济大幅提升,这是我们玉都的优点。更重要的是,您眼光独特,有远见,能洞悉世界发展的主流,这是我们玉都人的福气。”

顾秋好听话说完了,静静地坐在那里,发现老左的眉毛,慢慢的凝聚起来,顾秋就在心里暗道,完了,说过头了。

果然,老左很严肃地道,“你小小年纪,沾了不少官场恶习,未必是好事。”老左盯着他,“做官,做人,都只有一个道理。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要人云亦云。恭维的话,固然有人喜欢听,但是你为了投其所好,放下自己的原则,这就过头了。”

顾秋听到左书记居然如此批评自己,在心里又惊又喜。不过,更多的是纳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