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克·霍尔曼教授,全球知名的音乐理论家,坐在正中。

他的身影瘦削挺拔,眼镜后的目光总是带着几分探究与挑剔。

作为一位钻研世界音乐五十年的学者,他对华夏音乐的印象停留在学术的刻板框里——温婉的古调民谣,或是迎合潮流的流行混搭,精致有余,却难有震慑人心的力量。

然而,此刻,苏灿的表演如同一道雷霆,劈碎他的所有预判。

龙形吉他的第一声轰然炸响,金属琴弦嘶吼如龙,低沉的共鸣撞击着穹顶,像要把整个歌剧院的空间点燃。

苏灿的嗓音紧随其后,炽烈如熔岩喷薄,带着一股从骨子里透出的野性与怒意。

弗兰克的瞳孔猛地一缩,手中的钢笔“啪”地落在评分表上,墨迹晕开一团,他却忘了捡起,只是怔怔地盯着舞台。

“This… is beyond my expectations.”他低声喃喃,眼镜后的目光闪过一丝罕见的震动,像被某种深埋的力量唤醒。

他侧头扫向其他评委,发现他们的冷静也在瓦解。

左边的米国流行乐制作人莱恩皱紧眉头,眼底混杂着惊愕与一丝不适,似乎被这狂烈的气势震得坐立不安。

右边的英伦古典大师艾琳微微前倾,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眼里跳动着审视与赞许的光。

小日子电子乐先锋山田眯起眼,低声用日语嘀咕:“これは…狂気と才能の融合だ…”(这…是疯狂与才华的融合…)。

法兰西爵士乐手则干脆摘下耳机,身体前倾,像被这旋律拽住了魂魄。

弗兰克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胸口的悸动,却发现心跳愈发失控。

他重新看向舞台上的苏灿,那个年轻的华夏歌手,黑红战袍如烈焰翻腾,龙形吉他冷光闪烁,像个孤胆战士站在万众冷眼中。

他的声音不是柔情低吟,而是震耳欲聋的呐喊,每一音都如重锤砸下,带着血与火的锋芒,直刺人心。

*这不是表演,这是宣言。*弗兰克心底暗道,眼中的光芒愈发炽烈。

他想起几十年前在学术会议上的发言,曾轻描淡写地说华夏音乐“精致却缺乏冲击力”。

如今,这句话被苏灿的嗓音碾得粉碎,羞耻与敬佩交织,让他不自觉推了推眼镜,手指在评分表上轻轻敲击,像在斟酌,更像在期待。

舞台两侧的屏幕跳动着歌词翻译,弗兰克的目光扫过那直白而大胆的字眼,眉头微皱,随即舒展开来。

他感到一种陌生的触动——这不是他熟悉的音乐语言,却有一种原始而强大的力量,像一座沉睡的火山突然苏醒,喷薄出无人能忽视的烈焰。

*华夏音乐,远比我想象的更有灵魂……*他低声呢喃,几乎听不见自己的声音。

他盯着苏灿挺拔的身影,仿佛看到一个崭新的定义在眼前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