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时迁火烧翠云楼吴用智取大名府上

她将两把枪都折叠了,花荣和她分别将枪藏在身上。

众头领俱各得令去了。

此是正月初头。

大名梁中书唤过李成,闻达,王太守等一干官员商议放灯一事。

梁中书道:“年例城中大张灯火,庆贺二宵,与民同乐,全似东京体例;如今被梁山泊贼人两次侵境,只恐放灯因而惹祸。”

“下官意欲往歇放灯,你众官心下如何计议?”

闻达便道:“想此贼人潜地退去,没头告示乱贴,此是计穷,必无立意,相公何必多虑?”

“若还今年不放灯时,这厮们细作探知,必然被他耻笑。可以传下钧旨晓示居民,比上年多设花灯,添扮社火,市中心添搭两座鳌山,依照东京体例,通宵不禁,十三至十七,放灯五夜。”

“教府尹点视居民勿令缺少;相公亲自行春,务要与民同乐。闻某亲领一彪军马出城,去飞虎峪驻扎,以防贼人奸计,再著李都监亲引铁马军,城巡逻,勿令居民惊扰。”

梁中书见说大喜。

众官商议已定,随即出榜晓谕居民。

北京大名府是河北头一个大郡;冲要去处却有诸路买卖,云屯雾集,只听放灯。

都来赶趁。

在城坊隅巷陌该管厢官每日点视,只得装扮社火;豪富之家催促悬挂花灯。

远者三二百买,近者也过百十里之外,便有客商,年年将灯到城货卖。

家家门前扎起灯栅,都要赛挂好灯,巧样烟火。

户内缚起山棚,摆放五色屏风炮灯,四边都挂名人书画并奇异骨董玩器之物。

在城大街小巷,家家都要点灯。

大名府留守司州桥边搭起一座鳌山,上面盘红黄大龙两条,每片麟甲上点灯一盏,口喷净水。

去州桥河内周围上下点灯不计其数。

铜佛寺前扎起一座鳌山,上面盘青龙一条,周回也有千百盏花灯。

翠云楼前也扎起一座鳌山,上面盘著一条白龙,四面灯火,不计其数。

原来这座酒楼,名贯河北,号为第一;

上有三檐滴水,雕梁绣柱,极是造得好;

楼上楼下,有百十处阁子,终朝鼓乐喧天,每日笙歌聒耳。

城中各处宫观寺院佛殿法堂中,各设灯火,庆贺丰年。

那梁山泊探细人,得了这个消息,报上山来。

吴用得知大喜,去对宋江说知备细。

宋江便要亲自领兵去打大名。

安道全谏曰:“将军疮口未完,切不可轻动;稍若怒气相侵,实难痊可。”

吴用道:“小生替哥哥走一遭。”

随即与铁面孔目裴宣点拨七路军马:

第一队,大刀关胜引领宣赞,郝思文为前部,镇三山黄信在後策应,都是马军。

第二队,双鞭呼延灼引领韩滔,彭圯为前部,病尉迟孙立在後策应,都是马军。

第三队,霹雳火秦明引领欧鹏,燕青为前部,跳涧虎陈达在後策应,都是马军。

第四队调步军师头领没遮拦穆弘将引杜兴,郑天寿。

第五队,步军头领黑旋风李逵将引李立,曹正。

第六队,步军头领插翅虎雷横将引施恩,穆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