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将认为,以我军目前的局势,一举攻克长安,是最好的办法。不管是李建成还是李世民,只要李渊不死,他们就不能堂而皇之的起兵于我军对抗。而且攻占长安也会给整个李唐的士气上极大的打击。
现在末将担心的倒是万一魔门参与其中不是保护李渊,而是事机刺杀李渊的话,那麻烦就比较大了,一旦李渊死了,李建成和李世民决不会向我军投降,而且会尽起手中大军,和我军拼个鱼死网破的。”
我点了点头,道:“罗将军所虑极是。不过,我还是要先攻占长安,再考虑其他。只要我们占领长安,李唐其他诸子就失去了最大的依托,而且那时,我们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纵然损失大些,也要尽快平定李唐问题。只要李唐的问题解决,突厥人的南侵就是一句笑话。
我非狂妄,突厥在我的眼里并非那么强大。只要我们汉族内部团结起来,他们就算比现在更强大,我也能让他们灰飞烟灭。”
沈落雁听完我的话之后,略作犹豫后才说道:“如果我们全力进攻长安的话,的确可以大大缩短整个大战的时间。可以李世民的才智,杨公宝藏被少帅所得之事必然瞒不过他的眼睛。他没有说出来皆是因为来自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压力太过强大,他希望在李唐之外存在一个或几个足够威胁他们李家的变数,而且他还寄托杨公宝藏能为他的将来做些什么。所以,我们这次进攻长安的计划应该慎重些才是。”
我笑笑,说道:“我们的大军师是不是在想李世民这是请君入瓮之计啊?”
沈落雁轻轻点了下头,道:“不错,我确实有这方面的顾虑。从李世民以往作战情况分析,此人极善于窥视他人内心的变化。对人性的研究非常透彻。少帅虽然天纵奇才,但毕竟在政治上的争斗太少,而且为人个性鲜明,极容易被人抓住特点,加以利用。现在我又综合刚才各位将军们的分析之后,认为李世民此次分兵陈仓很可能是诱敌之计。突厥人和少帅一战决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分出胜负的。所以李世民才故意摆出一幅任我军进攻,而他则全力防守的姿态。以李世民的战绩,我军要想逐步蚕食,只怕很难有什么作为。速战速决的办法就是我军孤军深入长安,在长安与李阀决战。李世民一定以为我军希望在突厥和少帅之战结束前攻克李唐。借我军希望速战速决的心态,在长安设下这个圈套。即便不能在长安击溃我军,也必然使我军在短期内元气大伤,不能威胁李唐,而后他们便可以与突厥人两面夹击少帅,从而一举平定北方。另外,太子李建成在潼关与杜伏威对峙,这正是李世民夺取李唐控制权的大好时机。”
顿了顿,沈落雁继续说道:“是了。李世民必是如此打算的。纵然我军掌握了杨公宝藏又如何,地下的通道毕竟有限,兵力如果不能及时铺开,抢占有利的地形,势必会被唐军一点点的消耗掉,没有办法发挥我军在数量上的优势。若是在混战中能集中优势兵力重创我军一部分,并分兵进攻城外营寨,使我军首尾不能相顾,同时陈仓军断我军粮道,独尊堡在巴蜀发动叛乱牵制,我军危矣!”
帐内所有人都被沈落雁这一番分析惊呆了。
如果她的假设成立,那么长安就是龙潭虎穴,就是李世民准备败中求胜的一记险招。再往危险想想,魔门若是和李唐联合起来,在混战中对我军中将领下毒手,就算没有人员伤亡,可在如此紧迫的战局中,任何一点的失误都是致命的。
李世民好手段呀!我不禁感叹着。他是准备带着整个李唐和我做背水一战!我说李渊这个老鬼请突厥之兵南下的决议在李唐通过的如此顺利呢。必是李世民看准了我早已和寇仲联手要对方李唐,所以破釜沉舟,置死地而后生。
突厥大军南下,我和寇仲只有两种选择,一是倾举国之兵抵抗突厥,这势必给李唐一个喘息的机会。当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那里的时候,巴蜀决不会像现在这样安静。而且突厥人也不会那么容易应付,他们在拖拖我们的后腿,只怕我和寇仲会和突厥两败俱伤。那时胜负就说不准了。第二种选择是我和寇仲任何一方独拒突厥,另一方则进攻李唐,以求消除内患。为了避免战事迁延日久,杨公宝藏将是这一战决定胜负的关键。因为李世民相信以寇仲的民族大义,他一定会把杨公宝藏的秘密告诉我。而现在我可以肯定李世民正在长安城内的某个角落里等着我踩进他精心设计的圈套呢!而且还是一个我明知道也会去踩的圈套。
过了良久,我才从沉思中走了出来。缓缓说道:“落雁说的非常有道理。”凝目环视众将后,我沉声道:“可这一战如果不能速战速决的话,消耗的还是我汉人的实力。所以,我决定,绕开陈仓,与李世民决战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