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传统古渡的摆渡过河的方式,我的意见还是保留下来...”刘一鸣指着图上标记着周家畈的位置,温和的说着,那里有个中转站的标签。
“刘书记的意思是,这里以前有古渡口?”省旅游公司的几个专家疑惑的问着。
清溪镇镇委会的会议室很老旧,屋里冷飕飕的,却挡不住众人高涨的热情。
“对,这个周家畈村和梁溪河对岸的卢湾村,自古以来就靠着传统古渡互通有无,不管是两地村民的出行往来,还是土特产,日用品的进出,一直沿袭着人工渡船的方式来实现...这里修桥...等以后经济能力和条件成熟了,再考虑...”刘一鸣对众人解释着,他不是很赞同现在就在周家畈和卢湾那里修桥。
一来要考虑工程量的问题,这又涉及到镇上的财力能否承受,现在清溪镇镇委实在掏不出这个钱,捉襟见肘,吃饭都要靠财政拨款的,哪有余钱啊。
二来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问题,周家畈和卢湾本就都有陆路可达,只是需要扩宽修缮,现阶段,架桥不是首选,会把宝贵的有限资源沉淀闲置了,以后有钱了,再考虑不迟。
三就是从旅游的角度看,传统古渡的摆渡方式,更是游客愿意看到和想要了解的,用现代的方式代替后,好是好,但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周家畈村那些传统的摆渡人将失去赖以谋生糊口的机会,也失去了历史的况味,与清溪镇发展生态旅游的重点,在“古”字上做文章有些不符。
“唔,刘书记说的很有道理,我个人是同意的...你们说呢?”
“我没什么意见,传统古渡的摆渡方式保留下来,对真实还原再现历史是有作用的,应该是受游客欢迎的...”
“对,没错,我们就要尽可能的避免人为痕迹过多...越真实越有原味,才最是游客喜闻乐见的...”
省旅游公司的专家们低声的议论着,对刘一鸣的建议非常认可,这个意见很中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