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刘一鸣察看村小学

香路青云 佚名 2250 字 1个月前

刘一鸣却是从石秋兰这些支离破碎的信息里大概了然,作为在县委大院的圈子里浸淫多年的大秘,对这些并不算久远的历史他心里是清楚的。

那些标语“学大寨”什么的,还有公社什么的,都是荒唐年月的一段历史,至于拆了哪些人家的祖屋,更不用说,就是当时的那些上蹿下跳的人干的好事...

凭什么拆我屋?凭什么啊,凭的就是你家成份不好,你家成份是地主,不拆你家拆谁...难道去拆贫下中农吗?

刘一鸣心中很是感慨,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历史的荒唐,岁月的沧桑,不堪回首的年代,孰对孰错呢?一任后人去评说吧...

绕过青砖的围墙,前面就是村小的大门了,墙皮风化的严重,很多地方已经剥落,看不出原来的颜色,铁门上拉着一条红色的横幅,颜色褪的很严重,在晨风中抖动着。

进了锈迹斑斑的大门,三排平房成“品”字形排列着,正面的长长的一排就是教室,两边各有几间平房,一处是教师备课用的,一边是学校的食堂和堆放杂物的。

“这里有多少学生?几位老师呢?石老师...”刘一鸣边走边观察,随意的问着身边的石秋兰,淡淡的香味从女人的身上飘来,挺好闻的。

“有160多个学生,一个年级一个班...去年有200多个...一共三个村的...有8名老师...一个老师要带2,3个班...”说起学校的事,石秋兰得心应手,几年来天天风雨无阻的在这里,学校的一草一木她都了然于胸。

“哦,三个村?”刘一鸣有点费解,三个村?才这么些适龄上学的孩子?

“嗯,我们周家畈,还有后山的田岭、羊角咀...好多孩子跟打工的父母出去了...”石秋兰像似看懂了刘一鸣的意思,轻轻的解释着,语气里有些无奈,这些年出外打工的人越来越多,一个人出去的还好点,夫妻一起出去的,在外稍微安稳了些,有的便把孩子也接走了。

刘一鸣点点头,似乎明白了些什么,山里收入来源有限,靠土里刨食,确实仅够温饱而已,再想日子好点,就很困难,出去打工赚些现钱,就成了不少村民的不二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