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铺面

蒙县过桥米线有白米线和红米线之分,红米线采用天然红米制成,制出的米线是浅粉红色,带着红米的天然清香。

在通溪,大多人习惯了吃白米线,如果能选用红米线来做过桥米线,会给客人不同的新鲜感,也多一种选择。

在上一世,顾晓霞知道蒙县的红米线制作出来后可以进行晾晒,晒干后便于运输和保存,需要的时候拿出来浸泡,煮熟即可。

顾晓霞要找张立伟问一下,他们公司有跑全省各州县的车辆,能否托人从蒙县帮忙带一些红米线来,自然是要给报酬的。

王桂芬从小做得一手好菜,嫁入顾家后,她承包了顾家所有餐食。

来到小嬢家里后,妮子吃了王桂芬做的菜就不想吃小嬢做的了,从此大部分时间,在小嬢家里也是王桂芬在做饭。

有这样的厨艺基础,顾晓霞相信自己把熬制过桥米线高汤的方法告诉王桂芬,试上几次就能做出差不多的味道。

剩下的就是配料问题,现在每一家过桥米线店配料基本都一样,价格也统一,顾晓霞想在这上面花些心思。

之所以她要盘下两间铺面,主要因为店铺在二中门口,二中学生自然会是店铺的重要客流。学生手里没多少钱,让他们经常来吃过桥米线,显然不现实。

学生一般就是吃一碗普通的杂酱米线,1毛加2两粮票,或者2毛一碗,一碗过桥米线抵得上十碗普通米线,对学生来说是奢侈品。

顾晓霞决定把小一点的房间做成普通的米线店,就卖一些杂酱米线、小锅米线、豆花米线这类价格不高,适合学生消费层次的小吃。

而大一点的铺面这边过桥米线也要做出特色,满足不同层次人的消费需求。

顾晓霞问王桂琼:“小嬢,村里有木匠吗?我想订制一些东西。”

王桂琼带着顾晓霞来到村里木匠家,定制了米线店的桌椅板凳,画框,还有四格、六格、八格、九格、十二格、十六格,10*10厘米大小的配料盘。

学生吃不起过桥米线是因为传统过桥米线配料太多,配料一多,价格自然不便宜,那自己把配料降下来,价格下来,学生也不就能吃得起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