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这差距往后还会越来越大。
但是这有什么关系?老三家越来越好,对自己家也有利啊。
来城里的人间并不长,但林有山喜欢城里,繁华热闹的街道,衣着干净的人群,琳琅满目的商品和日益不断的新鲜。
就是听街坊邻里的小道消息也与闭塞的乡下完全不同。
与城里相比,以前日复一日的生活简直就没一点新鲜感,有的只有弯腰种田的反复与辛苦。
乡下人进城各有各的不适应,但他家一切都还好,尤其街坊们都知道他是县主的亲二伯,对他也是多有尊敬,一点都不比在乡下做里正差。
为了儿子,林有山觉得自己也要努力一点才行。
总不能过了自己这一辈,儿子又得回乡下种地吧?
比起林有田上学不是逃课就是睡觉,林有山还是很好的接受了启蒙教育,基本的字也都是认识的,读书多读几遍大致还是能懂的,故而每天都还会监督儿子回家之后做功课。
如今他家田地挂在秦川名下不用再交赋税,自己能攒下的银子比以前多了,以后自己儿子有了功名就不用再挂在别人名下了。
林小顺能理解自己二伯的心思,以前家里剩不了几个钱,堂弟年幼又要准备四份嫁妆,二伯家纵使家业比当初自己家强百倍,但干活的人少,请短工、长工的开销再余下的钱也不多。
能够接济自己家一二也是尽了亲戚的情分了。
如今有了些余钱,想要栽培堂弟也是人之常情。
读书明里之后,林小顺看问题的心态也不一样了,让小厮搬来一个箱子介绍道:“这箱子里是我姐姐和大嫂与我的笔墨纸砚,太多了我用不上这么多,你留着自用或者给小宝弟弟用吧。”
笔墨纸砚都是贵重物品,平常人练字多用沙盘、清水,写字也是写了正面写背面,哪里舍得耗费?
就算家里有钱,林有山也舍不得随意的花,人生那么长,一个铜板都不能随便浪费。
但不耗费想要进步也不是简单的事情,故而林有山收下了这份礼,感激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