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数据太精准

其实,华院士不知道,楠山根本不懂什么报告数据波动允许范围。

在山上的时候,师傅不老神医都是强调“煎药一把抓”。

抓不准,楠山的屁股就得开花。

不知道吃了多少打,楠山才炼出了一把抓去毫厘不差。

师傅说了,大楚医术区别于西方医学的就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

简单地说,就是患者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不同,用药的数量和配方就不同。

比如,同样一剂药,冬天喝的时候是补药,到了夏天喝就不是补了,而成了泄。

这就是大楚医术的精髓所在:阴阳平衡、五味调和,从因上而治果。

华院士是华佗后裔,懂得当然多一些。

张益民会长则不然,他是西医出生,对大楚医术只了解一些皮毛。

这也是大楚的悲哀,大部分与医学相关的高级职位,都是被西医出生的医生所占据。

这不,张益民本想赞叹楠山几句,却引来了楠山的不快。

张益民激动地说道:“江先生,你是怎么做到数据分毫不差的,简直比超脑计算得还准确。”

楠山不太理解他的话,“张会长,难道用药不应该做到准确吗?”

“应该,应该!”张益民连连点头,“不过,我们都是在允许范围内用药,做不到你这么精准。”

“允许范围?”楠山还是不解,“那张会长,你说说允许范围是如何界定的,依据又是什么?”

“当然是多年来科学研究的成果了。”张益民脱口就说:“这也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科学研究的成果,众所周知的事情?”

楠山重复了两句,嚯地一下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接着就破口大骂,“我草泥马的,这是哪家的科学研究,不知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吗?”

吓得张益民连退了两步。

好在大家都穿着防护服,看不出张益民脸上的表情有多么精彩。

华院士见到楠山发火,赶紧走了过来。

“江先生,你是神医传人,要求自然严格一些,但是,我们也不能要求人人都成神医呀。”

楠山很无语地摇了摇头。

“好吧,算是我想多了,现在报告交给你们了,我明天就要去春城,等你们找到了梦莲花和寻梦鱼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