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燮眉头一皱:“以羌治羌?”
“不错。”刘烨点点头,“将羌人划分为聚落而治,基层官吏,收取粮秣皆有羌人负责,不过为了防止羌人尾大不掉,羌人聚落最多到一村,而且要尽量往凉州内地迁移。”
其实这就是后世的民族区域自治的雏形,只不过刘烨并没有直接把自治区给划出来,而是效仿一个个民族自治州,自治村,要不然聚居的羌人太多,再爆发出新的叛乱那就不好了。
傅燮立刻按照刘烨的吩咐起草法令,将内迁而来的羌人有条不紊的安置到了诸郡县之中。羌人之所以和汉人不同,最主要的差异就在于生产方式,所以游牧民族每当气候寒冷的时候都要南下对中原王朝进行掠夺。
与其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北伐消灭游牧民族,为什么不干脆从根本上改造游牧民族,把羌人,匈奴人都给变成汉民族的一员呢?
不过即便如此,刘烨也并没有放松军备,经过与韩遂凉州一战,麾下士卒损耗万余之众,不过却也使得这群新募之兵变为了切实可行的战力。
而后来数月间几万大军的粮草都由美阳大营供应,因此凉州的粮草储备还算得上是丰厚,而凉州兵马总数为三万七千余人,凉州总人口至今为止也就是五十万出头,刘烨认为自己麾下的军力倒也基本足够,实际上刘烨甚至想要把一部分士卒解甲归田,在他看来,以汉朝的生产力,军民比为二十比一以上倒是比较合适。
蜀汉灭亡,魏国彻查其人口,发现蜀汉以九十四万口人民养了十万两千兵马,已经超过了十比一的比例,而诸葛亮多次北伐之所以无功而返,其实都是因为粮草的掣肘这才无奈退兵,甚至于亲自赶到汉中组织粮食生产。
军队多了,粮草消耗自然就多,想要减少粮食消耗就得削减军队数量,可是削减军队数量就没法取得对北伐的胜利,因此诸葛亮的北伐自然也就难以成功。就算他鞠躬尽瘁,也没办法弥补穷兵黩武的祸患。
对此深以为然的刘烨当然要体恤民力,并且以代刺史的身份给朝廷上书。
“臣刘烨启奏:凉州久经战乱,某率本部将士转战千里,历经数十战,麾下将士疲惫,民众叫苦连天…特请陛下减免赋税,以安定凉州士民之心...”
汉灵帝看到刘烨的上奏之后倒也痛快,当即下旨减免凉州一年赋税,三年内赋税减半。不过也就是凉州,灵帝才能如此大方,因为凉州的总人口也不过几十万,要是把刘烨换成兖州,豫州或者冀州,估计汉灵帝光是免除半年赋税都得心疼的不行,毕竟单单是一个汝南郡的人口就有两百万,顶得上四个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