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皇后闻言,冷笑了一声,道:“这有什么的?皇上给自己的儿子赐个侧妃,多大点儿事?还要和本宫商量吗?皇上是为何答应了赐婚,那杨骥又做出了什么退步,谁不清楚吗?这赐婚不过就是一场交易罢了,皇上其实都没有多么在乎,本宫又何必凑那个热闹去,爱怎么就怎么吧。”
“娘娘不替郡主觉得委屈吗?”秦嬷嬷微低着头道,“到底郡主也是一心爱慕定王,皇上突然给定王赐了这么个侧妃,横在了定王和郡主中间,郡主知道了这赐婚的事情,还不知道怎么样难过呢?”
“她要难过就难过好了,定王是皇子,哪个皇子不娶侧妃姬妾?”顾皇后的语气颇不以为然,神色也很冷清,“我做主成全了她,让她嫁给了定王做正妃,她又是如何回报我的呢?叫了我这么多年姑母,血浓于水,到底比不上定王一指头,都说女生外像,她倒是把这句话做得实打实了....怎么,定王如今要娶侧妃了,她心里不痛快,难道还要叫我这个做姑母的去替她出气吗?如果是这样,那她就是个傻子了,本宫先是皇后,是诸皇子们的嫡母,然后才是她的姑母,定王是本宫的庶子,庶子娶侧妃,就是本宫娶儿媳,本王有什么理由去阻拦自己的庶子,为本宫娶个侧室儿媳?她如果能想明白这一点,就不会难过了,再说了,当初嫁给定王的时候,她就应该能够想到,总有一天,定王的身边还有会有别的女子与她并肩而立,这世间的男子啊,呵——说什么一辈子只娶一个女子,一生一世一双人,其实又有哪一个是真的能做到?都只不过是笑话罢了,想当年皇上待元贵妃那般宠爱,最后呢,还不是老死不相往来的....真是教人感慨啊。”
秦嬷嬷静静听着,末了,笑道:“您说得对,您是定王和所有皇子的嫡母嘛,庶子娶侧妃,于情于理,您也该有所表示,左右不过是做个表面功夫,咱们做就是了,又何必留着话让旁人说呢。”
“嗯...”顾皇后点了点头,“你就用心挑些东西送去杨府吧,就说是本宫送给未来侧室儿媳的,我还听说杨家那丫头还病着,你且让人告诉她,好生养病,等着嫁入定王府做侧妃....”
“那要不要点拨一下杨夫人?”秦嬷嬷看着顾皇后,思量着道,“杨家那丫头不足为虑,不过是个心思浅的小孩子,杨夫人却是个有心眼的,只怕她要在后头给那丫头出些主意,会对郡主不利....娘娘,郡主如今虽然不听您的话,但是到底是您的侄女儿,您便是不疼她了,也看在三老爷的份上,再看顾她这一回吧,三老爷是您最小的弟弟,您不是向来最疼他吗?如今也再疼一疼郡主吧....一家子骨肉,可别因为些小事就生份了,平白地倒教外人占了便宜去。”
顾皇后看了秦嬷嬷一眼,笑了起来,道:“你倒是肯替明茵那丫头说话,相比之下,怎么比我这个姑母还疼她?”
秦嬷嬷闻言,忙笑道:“娘娘说的哪里话,其实娘娘心里不知多疼郡主呢,只是嘴上不肯说罢了....我说句托大的话,我也是跟着娘娘一起看着郡主长大的,郡主的性子还是很乖顺的,也向来都听娘娘的话,如今虽然与娘娘疏远了些,那也是因为嫁给了定王,她心里又向来爱慕定王,难免就要为定王多着想一些...如今眼看定王就要娶杨家那丫头为侧妃了,今后那丫头还要和郡主同在定王府里住着,日子只怕不会再像现在这样清静了,定王与顾氏一族又向来对立,保不齐杨家那丫头听了杨夫人的话,在定王与郡主之间做些什么手脚,郡主本性单纯,只怕吃了亏还不知道呢,那杨夫人我是知道的,可不是省油的灯....娘娘还是疼一疼郡主吧。”
“你都说了这么话,为她求了这么多情了,我若是还不帮她,岂不是显得我这个姑母太无情了?”顾皇后怀里抱着九皇子,轻轻地拍了拍他,正好有宫女送了新做的糕点进来,顾皇后拈了一块放到九皇子嘴里,看着他吃得香甜,忍不住笑了起来,又对秦嬷嬷道,“罢了,你就亲自去一趟杨府罢,将那杨夫人点拨一二,让她别教着她女儿兴风作浪,明茵是我顾家的人,本宫再如何无情,也不会眼睁睁看着旁人欺负我顾家的女儿。”
“是。”秦嬷嬷笑着应了。
过了一会儿,又道:“听说长秋宫和杨淑妃那边也有动静了,也在预备贺礼了。”
顾皇后闻言,冷笑了一声,道:“长秋宫那边有动静,这倒不足为奇,杨淑妃那边....哼,只怕她这贺礼准备得心不甘情不愿吧?”
秦嬷嬷笑道:“想来确是心不甘情不愿的,杨家那丫头可是她嫡亲的侄女,她原来一心想着要让睿王娶了那丫头,无奈睿王不肯,那丫头又一心痴恋着定王,杨淑妃的如意算盘才落了空,也失了自己母家的助力,如今还要眼睁睁看着自家侄女嫁给定王做侧妃....这样的事情,搁谁头上都不会乐意,这会儿只怕杨淑妃一边命人备贺礼,一边骂着人呢。”
顾皇后在九皇子胖乎乎的脸颊上亲了亲,听着秦嬷嬷说的话,心里颇觉得痛快,便情不自禁地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