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众太医们入宫的时候还在窃窃私语,皇帝让他们入宫来为庆王诊脉,难道庆王当真撑到了这个时候?
按照昨天庆王的脉象,人应该在后半夜就没什么动静了。
可是后半夜的时候,宫里既没有敲钟的声音,如今又没有素缟等的准备出来。
难不成,庆王当真在那个什么高僧的做法之下,保住了性命?
保住诸般疑问,几人狐疑的走进大殿,听到皇帝的声音时,心里更加好奇,恨不能立刻走到床边去,看一看庆王恢复的如何。
好在,他们虽然好奇心重,但碍于皇帝在现场,只能论资排辈的排队等着,而每一位太医都想准确的掌握庆王的情况,就这样,每一位都耽搁了很长时间。
庆王这边倒还好说,他只管躺着,不用说话,看着老太医们一张张震惊的脸就足够了。
太医院这群家伙的水平,姜庆央是亲自体验过很多次的,小病小灾他们倒很拿手,但在太医院待久了,难免身上会沾染一些臭毛病。
可能外面用药三两天就能见好的事情,他们非要用性子温和的药慢慢的来调理,生怕哪一味药用猛了,伤了主子的根本,所以说宫中人用太医院的药倒也不是不好,只是见效比较慢。
这也就间接的耽误了很多最佳治疗时间。
像是他这次这种外伤的,纵使太医院那边有可以拖延的法子,他们也不敢说有,深深知道庆王对于老皇帝的重要性,这样的儿子要是栽在了太医院的手里,老皇帝非亲手拆了太医院不可。
所以,这群老家伙对于各自的做法讳莫如深,独善其身的习惯性早就了他们应对问题时的躲避态度。
久而久之的,遇到这种极度困难的外伤,他们就默认不能处理,自动退避三舍了。
人们往往喜欢以己度人,姜庆央的状况虽然在姜伊罗的帮助下有很大的进展,但看在太医院这群老家伙的眼睛里,却是不可思议的。
那么严重的外伤,他们都束手无策,一个小小年纪的僧人,又能想到什么高绝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