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问题,都是县政府和相关人员去追查的,不属于苏南的工作范畴,所以她问过情况之后,也没再继续操心这件事情。
养殖场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没遇到什么问题。
而苏南半个月之前向省城日报的投稿也刊登了,现在这个年代消息滞后,青县是偏远县城,一封信寄到省城至少得一个星期,而报社经过审核,再到最后刊登,最起码得四五天。
再加上刊登好的报纸送到青县也需要两三天,所以一直等了半个月,苏南才收到省城寄过来的样刊,还有一张汇款单。
她的这篇文章一共2000多字,总共有4块钱稿费。
钱虽然不多,但是在这个年代还是非常可观的。
这件事情,苏南并没有告诉任何人,还是贾世新在无意中翻看报纸的时候,发现一篇文章的后面写着青县、苏南,才被大家知道。
虽然上面写的并不是青县的人物,在这个县城里面能够有人能够把自己的文章刊登在省城的报纸上面,贾世新还是非常高兴的。
他一边翻看着报纸上面的文章,仔细地把苏南的文章看过一遍之后,点着头说,“嗯,咱们县里要是多几个像苏南同志这样的人才就好了,不仅办事儿能力强,还非常有文采,这篇文章写的非常不错,赶快去买一百份这一期的省报,我要让咱们县委所有的单位都看一遍苏南同志的文章。”
这个年代因为物资匮乏,报纸这样会用到纸资源的信息传播途径,虽然必不可少,却不是每个干部都会看,都会买。
大部分都是一个办公室买一份,想看的互相传阅,这样就能节省一定的资源。
青县第一次有人被省报刊登了文章,贾世新非常高兴,所以才会买一百份让各单位的每个人都知道。
刘延上回跟着苏南去省城,去海山农场请马教授回来,看着苏南一路过关斩将,费劲千辛万苦才终于把马教授给请回来,也深深地意识到了苏南的能力。
说起来刘延觉得苏南更加厉害了,青县数十万人,其中有很多人是高中毕业,甚至还有大学生,却没有一个人像苏南这样有文采,都没能在省报上面发表文章。
他也更加明白,领导对这个二十多岁姑娘的满意程度,啥也没说就去买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