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拉拢大多数

“教书匠?”

房玄龄闻言,诧异道:“莫非是哪位国子监的宿儒?”

李晟摇摇头:“不是国子监的宿儒,就是个乡下的教书匠,之前在酒馆里吃过两次酒,我听他说的有道理,便记在心里了。”

“乡下教书匠?”

李世民闻言,不住的点头赞叹道:“此人,大才,果然乡间是有遗贤啊,恨不能亲自见面探讨。”

李晟吐吐舌,头。

人家连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看不上,会看得上老爹你这种爱吹牛的大头兵?

哎……好像也不一定。

大头兵也算劳苦大众。

“贤侄,你能明悟其中的道理,已经很不错了。”

房玄龄没有再纠结教书匠,而是看向李晟,不由地赞叹道:“至少比我家那个混账小子,要好上千倍百倍。”

“这契丹部族,咱们大唐究竟该不该收下呢?”

李世民叹息一声,自言自语道。

他也在纠结这个问题。

如果不收下来,就像李晟所说,这些部族扭头再投靠了突厥,平白给自己制造麻烦。

但是如果收下,这些部族都是些白眼狼,一旦处理不好,迟早会像两汉时期一样,最终反噬自身。

“这件事不好办啊,得从长计议。”

房玄龄也是微微摇头。

没有万全之策,谁也不敢胡乱安排这些胡人。

刁青鸾虽然不懂这其中的关窍所在。

但既然连身份可能十分高贵李晟亲爹,都皱眉不止,刁青鸾显然也明白这其中的艰难,乖乖地站在一旁闭嘴不说。

李晟也是皱眉不止。

他虽然自己没办法,但却可以从后世吸取一些历史经验。

历朝历代,中原王朝没有一个,能真正收降各族。

但却有两个朝代比较特殊:大元、大清。

大元朝统治时间太短。

大清不太一样。

虽然大清各种腌臜事情,看得人血压根本降不下来。

但毕竟在统治经验上,吸取了各朝各代的经验,对于处置的北地各族,倒是有些经验可以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