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皇权下乡

“陛下,足够了。”

“整理《贞观大典》结束后,编撰《五经正义》速度必然加快!”

“臣保证,五年之内必然将《五经正义》编撰出来。”

孔颖达郑重承诺。

“五年?朕相信你,先回去吧。”

李世民闻言,不由点点头。

五年,是他能接受一个理想范围。

五年内,可以先大规模印刷四书五经,对全国各地进行书籍覆盖,打下一个比较好的基础。

五年之间,印刷术、科举制将逐渐完善。

五年后,《五经正义》编撰出来后,就能迅速印刷普及,作为国朝科举的正式文本。

孔颖达躬身告退后,李世民坐在椅子上,久久沉思。

科举、印刷、文书编撰这三件事,还有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事情去办。

新唐书店!

李世民身为帝王,看待事物的眼光和孔颖达、马周、李晟都不一样。

在他心中,新唐书店的最大作用,既非整理百工之书、普及识字,更非垄断行业、榨取利润。

帝王最看重的,是掌控!

眼下的大唐虽然蒸蒸日上,但是和之前历朝历代一样,皇权触角根本伸不到基层。

皇权不下乡!

地方百姓只知本地大姓,而不知皇帝是谁。

大唐的统治虽然建立起来,但却宛如空中楼阁一般,非常不稳定。

虽然借助府兵制,皇权已经逐步建立起了威信。

但府兵制的基础,都是军功贵族,底层的大头兵大字不识一个,对皇权的感受非常脆弱轻微。

李世民之前一直苦恼于这个问题。

他不甘这种被掣肘的现状,但却也没办法解决,只能听之任之。

但是现在,李晟提出的“新唐书店”这个概念,却让李世民看到了新的曙光!

普及开的一家家新唐书店,宛如一颗颗钉子。钉在县、乡。

老百姓能切实的感受到皇帝的存在!

远比设立机构、派遣官僚的效果,更加隐晦而直接!

让皇权下乡!

所以,李世民现在对新唐书店的重视程度,已经直接超越了《五经正义》的层次,变的尤为重要。

那么,这么重要的一件事,应该交给谁来做呢?

这个人必须可靠、而且非常有能力。

同时又不能是官府之人,最好是有经商的经验。

能综合这些,李世民现在能想到的,只有一个人。

李世民起身,吩咐门外的侍卫:

“来人,持朕的口谕,去赵国公府……”

“令长孙无忌,到两仪殿等着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