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的原型,来自两汉时期的太学。
但是因为皇帝比较重视,因此在汉代太学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增,达到了两千余人。
虽然比不上汉朝太学巅峰之时的一万余人,但也已经足以碾压除汉代以外的其他朝代了。
“这他娘不是大学,原来是个小学啊。”
李晟龇牙咧嘴。
前世随便一个小学,都比这人数多啊!
他突然想起来,自己刚才在来的路上,发现这国子监虽然宽大无比,但却人烟稀少。
比自己居住的平安坊的人口密度,至少低个十倍。
李晟还以为,当时是学生们都在上课,所以人少。
现在看来,自己是想多了。
李晟挠挠头。
怪不得孔颖达会说有心无力。
区区两千人能干点啥,能编出一本《五经正义》已经了不得了。
百工之学,涉及医学、农学、数学、物理、化学、工学等各行各业,让区区两千人负责,实在是为难他们了。
看来,得想点其他办法了。
“要不,暂时先将百工之学的事情放下,等回头腾出人手……”
孔颖达说道。
李世民闻言,连连点头。
“这可不行。”
李晟皱眉摇头。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李晟心里,这些百工之学的重要性,比四书五经可重要多了。
“要不要扩建国子监,招收人手?”
马周出主意道。
李世民手一抖。
“扩建和人手都是要钱的,国朝新立,哪儿来那么多钱。”
孔颖达看着皇帝脸色微变,连忙拒绝。
“那就没办法了,只能先延后……”
马周无奈摇头。
“办法倒也不是没有,只是需要陛下首肯才行。”
李晟捏着下巴,思索道。
“什么办法?”
李世民闻言,眉头一挑。
这几天都是这小子给朕解决问题。
没想到还能有求到朕的机会。
李晟却是不理会老爹,转头看向孔颖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