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东汉之前的图书都是竹简,书籍量根本没那么大,不需要建立图书整理办法。
而东汉之后,纸张的普及,让各家开始私修史书、撰写了大量解释五经的文集,但却因为战乱原因,并没有被中央重新整理。
换句话说,图书整理的必要性,是第一次出现。
但古人没必要,现在却必须要尽快建立了!
否则以后的书册越来越多,到时候想查阅书籍,就更加困难了!
历史上,汉唐经学的成就,集中在《白虎通义》《五经正义》两部文集上。
但在唐代以后,这种朝廷亲自解释经义的办法,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大型图书的整理。
宋代有《册府元龟》《太平御览》。
明代有《永乐大典》。
清代有《四库全书》
等到进入现代,不还有学术垄断的知网吗?
都是一类东西!
民间儒者自行解释经文的趋势,与国朝大型图书整理的活动,并行不悖、相得益彰,共同构筑了中华文明的繁衍与塑造。
而现在,图书整理的思路,被李晟提前数百年提出,在唐初的时代,确实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李晟的一句话,瞬间打开了孔颖达和李世民的思路。
孔颖达呆立原地。
若是能用一个系统,将天下图书分门别类的整理起来,那自己撰写《五经正义》的速度,至少要快上一倍!
数年之内,就能完工。
而且肯定比自己现在这样无头苍蝇一样写出的文集,要更加尽善尽美!
而李世民的眼中,也升起一片光彩。
身为一代帝王,李世民对图书整理的作用,有更加清醒的认识。
这绝对不仅仅是收集文集。
更重要的是,能借此机会,将天下文治的话语权,一举抓住!
毕竟,这样一场盛事,绝对会青史留名,无数人会趋之若鹜,想要参与道收集图书的行列中来。
其中绝对会有很多的门阀世家弟子!
收文册、揽人才、掌握话语权。
再加上成书之后,天下文治的赞誉。
简直是一举多得!
这办法,太绝妙了!
比编撰什么《五经正义》可来的实在多了。
“好!好!好!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