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自己须得以此为题眼,吟诗一首。

马周闻言,微微沉吟,心中暗道:不愧是祭酒大人,这题出的,相当有水平。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语出《论语》,说的是一个人的品性要经历磨炼才能体现出来。

立意清高,但难度却不甚高。

不论是不学无术者,还是才学上架的学生,都能吟诵一两句。

但水平如何,却能管中窥豹。

马周不由的看向李晟。

却不知道这位小兄弟,能写出什么样的诗词了。

“岁寒?”

李晟闻言,微微。

这句话虽然他不知道是谁说的,但立意清晰,并无难度。

之所以皱眉,倒不是说想不到诗词。

恰恰相反,历朝历代,褒扬品性坚毅的诗词实在太多,反而不好挑选。

李晟第一时间想到的,乃是后世那个人《卜算子,咏梅》,用在此处恰到好处。

只是这首词过于锋芒毕露,自己这个十几岁的孩子说出来,实在不好解释。

于是,李晟只能再搜肠刮肚,再想一首。

“慢慢想,不必着急。”

孔颖达见李晟眉头不展,以为这孩子被难住了,便温和的宽慰道。

李世民倒是也不急,反正这孩子的聪慧他是知道的,即便不擅长诗词,也只是人无完人、瑜不掩瑕罢了。

马周心思灵活,已然在心中打起了腹稿。

毕竟,虽然还不知道孔祭酒身边的贵人是谁,但若能吟诗一手,入了孔祭酒的法眼,那也是个机会啊。

毕竟自己孤身前来京城,不就是想找个上进的机会吗?

等了一会儿,眼见李晟还没开口,马周有些迫不及待了。

李晟却突然抬头:

“爹,孔祭酒,我想好了。”

“哦?这么快?”

孔颖达微微诧异。

毕竟,这才不到半盏茶的时间,即便是太学的学子,能在这么短的实际内想到一首诗词,已经算是才思敏捷了。

“诵来听听。”

李世民也有些好奇。

还是第一次见这个便宜儿子吟诗作赋,不由的有些好奇。

马周也按捺住心里的小心思,看向李晟。

李晟从凳子上站起来,朗声念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竹?

一句话刚出来,孔颖达便眉梢微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