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农口的领导再怎么说得天花乱坠,清欠也是必须的,杜怡奇最多能让他们分几年慢慢还。如果一茬接着一茬的乡领导都欠帐,那还怎么行。都到了十分危险的地步了。
他们搞了一大堆所谓的政绩,欠了一大堆债务,等他们提拔了,到了别处任职去了,新任的领导怎么干,人家就是冤大头?工作总得有个连续性吧。
既然大家都不愿意当恶人,那杜怡奇就先来吧。
总得为将来打算,总得为未来负责!
如果不让各乡镇先卸掉学生的债务包袱,指望他们轻装前进取得大发展是根本不可能的。
中国人多少年来一直都不敢这个,不敢那个,原因就是因为太贫困,债务太多,所以,杜怡奇想自己在副书记的任期内既然分管财政,那么就应该为以后的执政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执政环境,虽然,他知道边城县的现状,想要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一夜暴富几乎是不可能的。
杜怡奇叫来财政局长,共同商量对策,因为很快国家的政策就要调整了,乡政府不再拥有财权了,而是变成乡财县管乡用。
这显然是上面觉得这些乡镇基层在财务上的独立权限过大,而专门制订的限制政策。
是的,对乡里的限制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乡村因为搞工程,因为接待已经债台高筑了,许多工作显得相当被动,动不动一些乡镇的帐户就被封了。而每次一封帐户,这些乡镇的党委书记、乡镇长,就会驱车到市上来,找农口的领导,找杜怡奇去到法院寻求解决的方法。
边境县的领导们天天做这些事情,哪里还有精力去做谋划边城县经济发展的大事儿。
好事没几桩,坏儿却接二连三。
让杜怡奇一阵一阵的气恼,在办公室里一支一支地抽着烟,工作局面始终没有真正地打开,他觉得自己有负于州领导的重托,也对不起边境县的各族人民!
这时,老王主任来了,终于带来了一个久违的好消息:外经局已经全面完成了红灯区的招商工作,并在国际商城货场的对面圈地兴建了占地五十亩的红灯区。
红灯区的简易房舍全部装修完毕,老王主任说要不我们先去看看,看看规模如何。
这总算是一个好消息吧,杜怡奇听完当即答应了老王主任的邀请,外经局女局长请示,什么时候看的话,她就准备好,专程陪同杜副书记去一趟。
杜怡奇说好吧,那就下午下班后,去看一眼吧。
外经局的女局长说,同时有个事情请示一下,这些东西都建成了,可是这场所应该取个名字吧,叫个什么名字好,她们研究了半天也没挑到一个好的。因此希望杜副书记去的时候能想个名字,另外也请对她们的工作再做个指示,提供点批评意见。
下班的时候,天已经快黑了,杜怡奇给露琼打了电话,说自己不回家了,到货场去看看。
露琼就抱怨,从前在州里工作见一面挺难的,现在回市上,还是整天不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