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我想任何一个人都想,任何一个有工作责任心、事业心的人都想。”
“那好吧,你现在马上打车到本市广场后街的阿斯哈尔小区来,我们联手做一档至少能轰动一个月、至少能火一个月。我们先起个名吧,就先叫‘直击供暖现场’,我建议你以《新闻调查》的手法拍摄,你觉得怎么样?”
“当然好了,一定会好的。”
大学生永远是最富有激情,最容易受蛊惑的群体。
在杜怡奇的劝说、忽悠下,年轻的记者心情激荡,热血澎湃。他说:“领导,你稍等,我马上到,你让我怎么拍,我就怎么拍!”
杜怡奇和记者打电话的时候,派出所的警力也到了现场,负责的是派出所的副所长,杜怡奇明白人家是副科,比他级别高。
但副所长也明白,杜怡奇在市政府工作,而且是带了市委领导的委托的,因此杜怡奇说的话,他是不得不执行的。
记者也到了现场,杜怡奇急忙替记者付了车钱,记者百般推辞,说不用不用。杜怡奇说那哪行,实习期间又没有工资。
现在,所有的人员都到位了,杜怡奇开展实施自己的供暖行动。
依据供暖公司经理提供的四类人员名单,杜怡奇决定先将所有欠费名单、欠费的多少,张榜公布在小区的大门外。然后让供暖公司经理通知所有欠费当事人,迅速回家交费,如果不交,就将其行为在当天晚上的电视里进行曝光。如果拒不交款,则在公安人员的监督下,对其住房切断供暖管道。
供暖公司的经理电话打得是详细的,周全的。杜怡奇的对策也几乎招招致命,见血封喉。
党政事业单位欠暖气费的人员,不是因为交不起钱,而是利用自己是当官的身份,有那种我不交钱你也不敢把我怎么样,也不能把我怎么样的想法。可他们也是有软肋的,他们最要的是脸面,最怕被曝光,他们丢不起人。
有经营实体这些人倒是不怕曝光,可是他们害怕各个执法部门的制裁,就算不罚款,只天天打扰他们,他们也受不了。
至于那些真正贫困卧病在床,无支付能力的住户,杜怡奇建议供暖公司免除他们所欠的费用。
那一天,记者走进了阿斯哈尔小区的楼道儿,公安走进阿斯哈尔小区的楼道儿,群众代表走进了阿斯哈尔小区楼道儿……
杜怡奇告诉群众代表和供暖公司经理,所有收上来的欠费,并不放到供暖公司,只放在那几个群众代表手里,由群众代表和供暖公司协议兑付费用,尽快供暖。
杜怡奇的提议获得了双方的认可,所有的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着。
那个大学刚刚毕业不久的记者的激昂地说:……这是市某某局、某某领导的家,几年来,他拒交暖气费,累计达多少多少钱……
……这是市某某店铺老板谁谁谁家,几年来通过他的打拼,日子过得富裕起来,楼下还停放着他家的新购的轿车,可是几年来,他也拒绝交纳暖气费,于是我们知道了,原来财富是这样累积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