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的牧民能算得上大户的并不太多,而这些大户分散在不同的乡镇场里,他们并不乐意远远迁徙到这新的地方来喂他们的牛羊,他们不愿意离开自己生活多年的环境和邻居。
纵然是大户,也不过是牛羊比较多而已,但品种都是地方的土牛,饲养周期长、投入底、产出少,完全不能彰显现代化养殖的气象和优势。
那么如果要起到给全省做现代化养殖示范的作用,就必须集中到一两个小区里集中喂养。
领导们考虑的是政治影响、辐射带动作用。
牧民们不管这些,他们想的是过日子,图得是方便、舒坦。
在各级领导的说服、引导下,牧民们答应了。但是是有条件的,只住几天,还是要在自己的地方过冬的。
能妥协一步都不容易了,“那就答应他们吧!”
可是牧民们还提了好多问题。去了没有草料怎么办,又不是他们要去的,市上总应该解决草料吧,而且得多准备点,不能等省里的人看的时候只一点点草料,那怎么够一冬天吃呀。
供水供电怎么样,冬天暖圈里的煤和炉子准备得怎么样?不能让哺乳期的牛冻死吧。先说好,烟囱可得市上买,他们可没钱买……
市委副书记真挠头,汗如雨下。
等这些养殖户慢慢进入小区,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那些牛的品种太杂了,就是市上掀起的这次购牛潮,也只是一家购一头或几头优质品种的牛,没有一家把老牛全部淘汰全部购成新牛的。
总不能让优质牛和原先的土牛混一起吧,我们应该给其他地州做示范的。
得,那就协调牛吧,尽量把优质的同种类牛放在一起饲养。这才像现代化规模养殖。
这条举措牧民又不干了,“凭啥我家的牛拿到他家喂,他家的牛我不别喂,我只喂自己家的牛。”
“这不是种了别人的地,毁了自家的田吗?”
各级领导无奈,又得做耐心细致的工作。求牧民们为了大局着想,体量市上的难处。
那人家要租金,“一头每天十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