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意思很清楚,你一介教书先生,不能因为喜欢而想要染指古籍,这是万万不行的。
王溪一听脸再次红了,没等他说话呢,一直站在旁边看热闹的魏征火了。一个箭步冲到张恪面前,愤怒地指着张恪,“张恪,谁给你的胆量竟然敢如此轻视王师!
王师乃当世大儒,精通儒释道三教教义,精研五经,现在天下读书人,有谁敢说学问超过王师的?
他在白牛溪开坛讲课,入门受教者数以千计,个个都是绝世的英才,像我魏征者这样只能倚门旁听的不计其数!
张恪,我要你立即向王师道歉!”
王通,字仲淹,又称文中子,隋朝河东郡龙门人,从小受家学熏陶,精习《五经》,少年时曾游学四方,向隋文帝献过策论,后罢官回乡,在白牛溪收徒讲课。
《三字经》把他列为诸子百家的五子之一:“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文中子说的就是他,不过他这个号不是自己起的也不是朝廷给的,那是他死了以后他学生们给起的,这个也是独一份的。
王溪就是王通,也就是名列五子之一的文中子,这可是隋末最牛叉的大儒了。
他的徒弟海了去了,光是有名有姓,在隋末唐初历史上留下印记有就有数十人,更何况还有一些记名弟子。
隋末唐初的很多历史名人都曾在他那里交流学习过,有的入室,有的记名,有的只是萍水相逢,讨教一二罢了。
光是为李二效劳的人就有魏征、薛收、温彦博、杜淹、杜如晦、陈叔达等人算是他的弟子,另外房玄龄、李靖、李密等人也都向他请教过学问,受其影响很大。
这样一位大牛站在张恪面前,他竟然不认识,而且口出狂言,百般羞辱,王通的记名弟子魏征如何能忍?
魏征不能忍,王通也不能忍,听魏征终于说出他的身份,把个王通气得差点炸了。
这个学生的气量果然还是欠缺,当初不愿意收他为弟子,不为别的,只是因为觉着他的气度不够,心计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