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浪费,今年我在家,等这段日子忙完手里的事儿,我就去打柴。放心吧,保证让你们母子几人过上一个暖和的冬天!”
孙长青说着,看向钱氏,“娘,您跟爹那屋,也搭炕吧?等夏天了,再拆了。”
“不用,太费事儿了。”
钱氏摆摆手,“我跟你爹,都一大把年纪了,不怕冷。”
“那,瑶儿那边,也搭上吧。”
李薇接话,“往年,瑶儿都住在柴房里,一到冬天,可难熬。今年,咱们有能力了,就让她也过个暖和的冬天!”
“好,那就给瑶儿那屋,搭上炕。”
见自己儿媳跟女儿能相处得像亲姐妹一样,互相关心、体谅,钱氏非常高兴。她家虽然穷,可好在家庭和睦,光这点,就是别人羡慕不来的。
“眼下,咱家的条件也好了。娘,是不是要考虑,给瑶儿再相看一门亲事?”
李薇问着,也担心着孙瑶,她现在这个年纪,要是再不出嫁,就要被人家诟病是老姑娘了。
这话,说到钱氏的痛处了。她神色微变,无奈摇头,“附近的村里,适龄的男娃子基本上没什么。而且,”她笑了,“说实话,现在,咱家条件好了。那些个人家,我还瞧不上哩。瑶儿在家里吃了那么多苦,我可不愿意再让她嫁过去吃苦了。”
这话一出,屋里的人跟着笑了起来。也不难怪钱氏有这样的想法,先前她家就是因为穷,被人瞧不起,人家看不上她女儿。如今,家里也有不少银子,房子也是青砖瓦房了,她倒不想让女儿随随便便嫁人了。
“说得也是,等咱家新房盖好,消息一传出去,会有许多人上门求娶吧?”李薇笑着说,“到时候,门槛儿肯定都会被人家踩破。”
“你这孩子,真会说话。”
钱氏被逗得哈哈大笑起来,正笑着,孙瑶端着红枣茶进来了,看他们这么高兴,就问:“发生什么事儿了吗?你们笑得这么高兴。”
钱氏笑眯眯的看着她,“刚刚在跟你嫂嫂说,你的亲事。现在,在家条件好了,娘还看不上那些人嘞。你嫂嫂说,等家里新房子盖上,提亲的人肯定要把门槛儿踏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