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氏崛起

马邑之谋失败后,刘彻下定了以武力解决匈奴问题的决心,甚至愿意为此搭上整个帝国的命运,但还有一件事令他极度困扰和担忧:派谁去担这个担子?父辈几十年的经营给刘彻留下来的是御史大夫韩安国这样的将领。

韩安国是个好同志。

他的优点很明显,是老成持重;缺点也很突出,就是太老成持重。

七国之乱的时候,韩安国还是梁王手下的一个将军,正是他的老成持重,使梁国以单城孤军硬是顶住了吴楚二十多万叛军两个多月的攻击。如果没有韩安国,当时的太尉周亚夫后来不一定能立下平定七国之乱的大功。由此可见,韩安国是一个优秀的将军,是一个防守大师。他是先帝给刘彻留下的守江山的重臣,其以防为主的战略也是文景两朝国家军事战略的完美代表。

但他不符合刘彻的要求,或者说,以韩安国为首、靠防守起家的将军们不符合刘彻的要求。

因为匈奴人可以入云中,可以入雁门,入燕地、辽东、北地、渔阳、上谷……北方的边境实在太长了,而韩安国只有一个,即便加上李广和程不识,也不足以防守这数千里的边境线。况且,再稳固的防守也只是防守,难道光凭防守就能把可恶的匈奴人防回他姥姥家去吗?

为此,刘彻决定亲自重新选拔一批人,来帮助他摆平匈奴。这些人至少要具备这样的特点:年轻、身体好、肯折腾、有干劲、有冲劲、敢进攻、不怕死。不太恰当地说,他要找的就是不要命的愣头青。

然而,即便如此,要找信得过又敢去对付匈奴的愣头青也并不容易。在马邑之谋四年之后的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骑兵侵入上谷,杀掠人畜无数。这次,不堪忍受匈奴骚扰的刘彻终于发飙了,决定派军队深入草原攻击匈奴。

这是汉帝国与匈奴的战争史上一次决定性的改变。汉军的骑兵将第一次单独踏足以前从未到过的茫茫草原,他们要克服之前从未遇到的困难,去寻找那些杀汉人父母、虏汉人妻儿、抢汉人牲口、喝汉人美酒、传闻中穷凶极恶又强大无比的敌人。正因为这样,刘彻也不敢过于冒险。他组建了四支骑兵队伍,每支一万人,而将领人选则锁定在四个人身上:李广、公孙贺、公孙敖和卫青。

从名单上就可以看出,这是刘彻夹杂着私心的一次赌博。

李广的祖上来历不凡,他的爷爷乃是秦朝的大将李信,曾在秦灭燕的过程中立下大功,因此,李广是真正的将门之后。李广本人也非常人,他在刘彻的爷爷刘恒当权时就已经从军,论资历也非同一般。而且,李广力大臂长,骑射技艺精湛,曾多次在文帝面前表演单人格杀猛兽的好戏,还有一身过人胆识。文帝曾感叹:“可惜李广生不逢时,如果生在高皇帝那个年代,以他的能力,当个万户侯易如反掌。”由此可见,其勇敢绝非常人可比。此外,李广在匈奴人中也有很大的名头,匈奴军中呼其为“飞将军”,匈奴的将领常告诫手下士兵,不到万不得已,尽量避免到李广的地头儿上闹事,免得自取其辱。

现在刘彻要主动攻击匈奴,有能力又有声望,连匈奴人都畏惧其三分的李广自然是不二人选。然而,没有人料到,当年文帝竟一语成谶,李广非但在文帝当权的年代生不逢时,就是在景帝、武帝当权的年代,也不得其时,这里暂且按下不表。

然而,名单里除了李广,剩下的这三个人则是靠关系入选的。公孙贺,义渠人,祖父公孙昆邪曾做过陇西太守。公孙敖,义渠人,大概是公孙贺的堂兄弟之类的亲戚。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公孙贺是卫子夫的姐夫,公孙敖曾在长公主手下救过卫青的命,而卫青是卫子夫的弟弟。

那卫子夫又是何许人也?原来,此时刘彻已经做了十二年的皇帝,即便他当年真的说过“金屋藏娇”的誓言,想来也记不太清了。何况,皇后陈阿娇知道,刘彻能做皇帝,全凭自己母亲长公主在背后大力扶持,想必平时在宫里对这个丈夫也不太尊敬。这让年轻气盛的刘彻如何受得了?当上皇帝没多久,刘彻便开始冷落她。况且,陈阿娇自己也不争气,又得了那个年代的女人最不愿得的一种病——不孕不育。为了这事,长公主刘嫖没少操心,甚至为此一年花了九千万来给她治病,这可是一笔几乎相当于朝廷当时的年财政收入百分之一的巨额资金。然而,尽管耗费如此大的财力,可陈阿娇的病始终没什么好转。刘彻即便再怎么努力,陈阿娇的肚子也不见动静。这下,刘彻就更有理由在外面找女人了,卫子夫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