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韩信的谋反还确有其事,那彭越的谋反就彻底是个冤案。当然,和韩信的案子比起来,彭越的这件案子要简单许多。
汉朝建立后,彭越做了梁王,国都定在“天下之中”的定陶。虽然彭越得了块肥地,可他没有就此目中无人,不仅在国内遵纪守法,该去朝见刘邦的时候也一次没落下,行事算得上谨慎。虽然刘邦肯定惦记着怎么把分给异姓王的地再要回来,但刘邦没像夺韩信兵权一样拿走彭越的兵权。由此可以看出,刘邦对他的表现暂时还是很满意的。这样看来,梁王彭越的小日子过得还是很滋润的。
但事情坏就坏在“滋润”二字上面。
汉高帝十年(公元前197年),刘邦御驾亲征去平定陈豨的反叛。当时因为兵力不足,刘邦就向各地的诸侯发布命令,要求他们带兵来帮助自己平叛。彭越第一时间收到了刘邦的命令,不巧这时候彭越正在生病。当然,也许他真的病了,也许是舒坦日子过多了再也不想出去折腾,彭越就跟刘邦告了个病假,打发手下带着几千人马去邯郸随便应付一下。
那个时候刘邦在前线正因为兵力不足而苦恼不已,这正是彭越等诸侯表现自己的机会,可他们居然如此敷衍刘邦,迫使刘邦只能在邯郸就地抓壮丁。形势所迫,刘邦只能一面瓦解陈豨的叛军,一面大打金元攻势,不仅重金收买叛军的将领,还重赏敢于参军入伍帮助平叛的人,如此这般费了不少力气才消灭叛军。好不容易摆平了陈豨,与此同时,解决彭越恐怕也被刘邦暗暗提上了议事日程。
等刘邦回到洛阳,一口气缓过来的他哪里还会给彭越好果子吃?汉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梁王彭越手下的太仆因为得罪了彭越而跑到刘邦那里,告诉了刘邦一件他当时非常想知道的事情:彭越曾经可能想谋反。
具体地说,因为之前彭越没有亲自带重兵来帮助他平息陈豨的叛乱,刘邦非常不高兴,便派使者去责备彭越。彭越见刘邦责备自己,心里非常不安,就准备亲自跟使者到刘邦那里去解释一下。这时候,彭越手下一个叫扈辄的将军告诉彭越:“之前大王称病不亲自去相助陛下,现在陛下派人来责备了您几句,您又表示能去见陛下了,难道不让人怀疑吗?这样一去,恐怕就要落得跟楚王韩信同样的下场。事到如今已是死路一条,不如我们现在起兵造反,或许还有活路。”
够了,这就够了。对刘邦来说,这就是彭越造反的证据:“来人,速速缉拿反贼彭越!”
虽然彭越当时没有造反的念头,当场否决了扈辄的提议,但也算他谋反了。即便他没有谋反的行为,也算心里有了谋反的想法。即便他没有谋反的想法,手下居然提出这样的建议,彭越自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管怎么样,总之彭越就是跟谋反沾上边了。
由于彭越真的没想过要造反,也就没有准备。刘邦派人去抓彭越,自然很轻易地就抓到了。经过一通审讯之后,也不管彭越如何喊冤,主审官就给他定了个谋反的罪名,按律至少是斩首灭族的下场。
刘邦心里清楚,彭越连口头上的谋反之言都没有,完全是“欲加之罪”。如果就这么把他砍了,自己如何堵得住悠悠众口?所以,尽管在法律上朝廷给彭越定的是死罪,但最后刘邦网开一面,把死罪改为流放到蜀地的青衣县(今四川雅安名山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