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计划远没有变化快

没有想到的是,我们满怀信心等待的结果,却是完全的大失所望。

朝廷里上下已经高高挂起免战牌,以林诗云和夏平安这两个左右相为首的投降派,已经完全把持了朝政,整个朝廷的行动和决策,都是以他们的意志和言行为转移。

他们生怕按照蒋伯伯提交的这个方案去做,会彻底地惹恼燕军统帅孔智松,将来求和的时候会很不方便,或者人家根本就不会答应。

这两个奸倿小人当然不肯采纳这个方案。他们又说不出什么正当理由来拒绝采纳,于是右丞相夏平安这个投降派头子,就让太皇太后下诏,说什么此事要慎重,以此搪塞过去。

夏平安认为就算蒋伯伯和李明瑞逞一时的血气之勇,按提出的对策去行事,成功并没有绝对把握。这么做说不定反而更加惹怒孔智松,会令燕军态度更为强硬,而招致彻底破局而无法挽回。

而身为齐国左丞相的林诗云,看到朝廷大局已经朝不保夕,为了保住性命,竟然连左相这个高官也不愿意做了,偷偷溜出临安城,出门往北方逃跑,显然是去投降燕军去了。

就在这时,朝廷颁下旨意,晋升蒋伯伯任“签书枢密院事”,开始进入军国大事的决策机构。

深知帝国处境日渐艰难的蒋伯伯决定临危受命,接受了这一诏命。

“我建议把三宫(太皇太后、太后、皇帝)迁走,让福王、沂王分别驻在福建、广东。这样,我就可以在临安与燕军决战,而且即使临安失守了,日后也能继续同燕军周旋。”利用这一机会,蒋伯伯又来找夏平安商议。

蒋伯伯的这一主张非常有政治战略远见,也是当前唯一行之有效的方案。

可惜的是右丞相夏平安和杨太后只顾加快谋划如何才能投降,当然不肯采纳蒋伯伯这套在他们看来简直就是冒险的方案。

朝廷上下已经乱作一团,很多官员都同林诗云一样,偷偷溜出临安逃走了。仓皇之间,不要说高官厚禄,就是妻子儿女也顾及不到,独自一人逃生去了。

说起来颇为搞笑的是,就在杨太后宣布任命吴坚为左丞相时,整个大殿里来上朝的蒋官只有可怜巴巴的六个人。大齐国的朝堂几乎就要空了,就是白送,也没有人愿意当官了啊。

蒋伯伯看到夏平安和杨太后等投降派,所关心的只是如何去讨得孔智松的欢心,心中五味泛燕,很不是滋味。可怜自己的远大抱负和满腔热忱,竟然没有可以施为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