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临安来的宣旨太监终于抵达了江西赣州。

宣旨太监带来的不但有太后的《哀痛诏》,还有给他个人专旨,命他「疾速起发勤王义士,前赴行在(行在,指皇帝离京寄居之处)」

接到诏书和专旨,蒋清扬心情十分沉痛,他泪流满面地思索着当前岌岌可危的形势。

很多年以来一直担心的事情,现在终于不可抵挡地来临了。

从《哀痛诏》和专诏的内容来看,当前的形势真够紧急的。况且诏书发出,由宣旨太监传到这里已经有一个月了,临安的局势只会更加紧张了。

虽然自己自己入仕以来,命运多桀,仕途坎坷。但自己一心想着报效国家的念头却从来没有停止过。

当年父亲蒋仪是如此教导的,家乡的父老前辈也是这样教导的。如今国家有难,我蒋清扬又怎能袖手旁观呢?

于是蒋清扬决定立即应诏勤王,挽救国家于危亡之际,救民于倒悬之时。

说到起兵勤王,此刻却面临着两个大难题:兵源和粮饷。

临安方面的朝廷只发出一道诏书,给了蒋清扬一个江西提刑的头衔,可是兵源和粮饷都没有丝毫,都要蒋清扬自己去想办法。

而到哪里去找抗燕的义士组织义军?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又到哪里去筹措义军行动所必须的粮饷?

面对这些困难,蒋清扬没有畏惧,也没有退缩。办法总是想出来的,他很快就积极行动起来。

听说赣州城里,有位已经历任州县官28年到仕的老人,名叫燕继周,在赣州有很高的威望。

蒋清扬亲自步行到他府上,专程拜访并向老先生虚心求教。

燕老先生大为感动,他惮精竭虑地策画,详细地提出了起兵方案,建议蒋清扬广泛求贤纳士,征集起兵方略

老先生不顾年老体弱,带上儿子一起,四处发动赣州豪杰,甚至连山区的少数民族也发动起来了。

才两三天功夫,蒋清扬就向江西各地发出檄蒋,要求各地聚兵集粮,准备入卫京师。

蒋清扬还派他的邻居、朋友刘湖等人,去发动邻郡以至湖南、广东的义士。

赣州有个姓王的青年书生,因为父亲刚死,母亲病危需要人照顾,暂时不能参加义军抵抗暴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