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帝心,民心,军心
翌日,朱良起了一个大早,依旧是枯燥的练气。
李观玄则坐在一旁指导,虽然朱良目前的境界跟他差不多,但他毕竟经验丰富。
就像很多刚毕业的师范大学生,你的文凭跟高中的老教师一样,但实际经验和知识储备可比不上老教师。
李观玄作为中原武林第一人,自然是一通百通,不管是南拳北腿还是刀叉剑戟,无一不精。
朱良在他的教导下,很容易就能知道别人穷极一生才能明白的道理。
这便是天潢贵胄的优势,朱良作为大炎最尊贵的人之一,他一出生就达到了无数人这辈子都无法达到的终点。
这不是炫耀,而是现实,也是悲哀。
天下之权握在一家一姓手里,又或者握在几大家族手里。
他们打着“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名义,教导普通百姓遵守国法,要克己复礼。
自己却视法律为无物,这是何等的可笑?
远的不说,一个普通小民若是无故杀人,那必须要以命偿命。
可若是朱玉杀人呢?
谁能审判他,谁又敢审判他?
不但没人审判,无数人还会想方设法将朱玉的杀人合理化。
这些道理,朱良都明白,但是他却无法改变。
或者说,他不敢改变。
学过政治的朋友们应该都听过一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必然要有高度发达的政治制度,相应的,也必须有高度发达的经济制度。
在通讯和交通以及文化普及率都极差的封建社会,朱良要是敢放权,不出十年大炎就会分裂。
前世大唐的安史之乱便是如此,唐玄宗偷懒放权,居然让藩镇将领自筹军费。
于是,藩镇将领们建立一个个割据政权,哪怕最后被牛人郭子仪平定了,河北一带的藩镇依旧是土皇帝的存在。
所以啊,改革从来不是说说而已,要根据国情来。
“殿下,该用膳了!”
天大亮时,张若兮和杨子画一人端着一个餐盘,走进了朱良的帅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