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关于大宋的官员制度
赵帧怒火中烧,却被秦安拉着走出了县衙。
“该死!此人该死!”赵帧此时一张儒雅的脸阴沉的如同秋水般。
秦安笑了笑:“这有什么,这都还算是好的了,你是没见过有命案的时候!我印象很深的就是去年,有一家的孩子在井里淹死了,原因就是因为几个富家小孩打赌,谁敢将那孩童丢进井里,有一家员外的小儿子就自告奋勇,将那孩童丢进了井中。此案本事证据确凿,可就因为那员外捐了三百两银子给官府,还给了那家人五十两银子和十多亩地,此事居然就官府的促成下平息了下来!这些事情在大宋屡见不鲜,官府不压人,那还叫大宋的官府吗?”
赵帧惊呆了。
“为何从来……没人告诉我?”赵帧喃喃道。
“别说是你了,就算是官家知道了又能如何?”秦安还是那张懒洋洋的脸,走在赵帧的旁边缓缓道:“官家仁慈,或许平 反一两起这样的案件,可是大宋的官员制度决定了素质品行的参差不齐,走了一个贪官,说不定又来了一个恶官!富人也是一样,所谓为富不仁,可不是说说而已,富人多为无仁无义之辈,大多数都不会体谅平民老百姓的生活。偶有草根,做了点生意富了起来,会体谅百姓生活的艰难,可那实在是太少了。”
“大宋官员制度的弊端?”赵帧皱眉,转头看着秦安,等待着他的回答。
“官吏,这两者,在大宋是分开的,官就是官,吏就是吏。官员通过科举的方式入仕,从最开始的从九品开始,一步步往上走。四年一届科举,每次有三百多人进士,朝廷哪里来的那么多官员职位?所以造成了,官员制度糜烂,斗争激烈,巴结上官,为虎作伥这些弊端!心智坚定者,或许可以在这些芜杂之中坚持本心,如当朝范文正,寇准这一类的名士,可更多的,还是如丁谓这般,从刚刚开始的清正廉明,到拜倒在官路的诱惑下,开始为了升官不择手段!你看张大年这般,可或许他在考进士的时候也是个想着报效国家的读书人?你要知道,这家伙在龙阳县令这位置上,已经做了八年了!”
“八年,足以熬死一个读书人的心气。”
秦安的一席话,让赵帧彻底的惊呆了,他从未想过,吏部的官员制度还有这样的弊端!是啊,八年!足够熬死一个有志青年的热血了。
赵帧深吸一口气,看着秦安,呼吸沉重的他此时眼眶有些红润。
“还有呢?”
秦安笑了笑,指了指刚刚从两人身边走过去的皂吏,说道:“皂吏是世袭的,一辈子不得为官,看不见希望的他们,不捞钱还做什么?匡扶正义,惩恶扬善?那是话本才有的故事。”
“你的意思是,皂吏也可以为官?”赵帧深深的看了秦安一眼。
秦安有些惊奇的看了他一眼,却是有些佩服老爹的思维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