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匪患
经过一段时间的深耕后,陈庸无奈的承认了一个现实,那就是光靠自己的学识,以及脑海中的小破站,很难找到豆粕玉米的下位替代品。
但陈庸作为一个现代人,最厉害的本事就在于变通,他不像愚公那样,因为山挡着路就憋着劲要把山挖空。
越不过去,那就绕路嘛。
绕回原点也不是不行。
既然找不到豆粕的替代品,那就不找了,直接做豆粕不就完了?
陈庸觉得自己挺蠢的,豆粕当饲料这可是上千年总结下来的经验,自己为什么要去改变?
做豆粕的同时,还能收获大豆油,用来炒菜营养又健康,一举两得的事情,何乐不为?
于是在给了自己两巴掌后,陈庸开始研究榨油的工具。
古法榨油的实现难度不高,工具也相对简单,陈庸带着两个学生,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把榨油的工具给鼓捣了出来。
至于榨油的劳力,就更不是问题了,现在的南店村别的不多,人多!
从流民中找了七八个身材较为壮实的,告诉他们怎么用榨油的工具后,当天下午,南店村的第一桶大豆油就压榨出来。
虽然成色很一般,但至少起了个不错的开头。
陈庸把采购的事情全部交给陈自立去做,村里人都晓得这是个肥差,稍微动动心思就能捞个盆满钵满,不过村里人也不会去嫉妒陈自立,因为他们都清楚,当初要不是陈自立帮忙,陈庸怕是早就饿死了。
陈小刀经常闯祸,可陈庸还是把他当亲弟弟一样对待,走哪儿都带着,这可是莫大的殊荣啊。
同样,陈自立也从未干过中饱私囊的事情,每一次出门采购,他都会仔细记账,哪怕是一个铜板也会清楚记录下来,回到村里找账房先生报账。
账房先生目前由柳含烟充当,虽然越来越吃力,可现如今村里人还没有谁能当柳含烟的副手,即便吃力,这份工作柳含烟也还的继续干下去。
豆粕有了,陈庸又开始琢磨怎么提高播种的效率。
大燕朝的播种工具,效率相当低下,陈庸在经过大量的考察后,决定重置一件汉代就有的蓄力播种机。
耧车。
该死的动乱,对华夏文明的伤害实在是太大了,一千多年前就存在的高效率播种机,在大燕朝连个影子都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