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燕历史
孟彦钧出马,效率非凡。
第二天,相关的文书就送到了陈庸的手上,这样一来,他就可以自己组织车队,接用驿站的名号运货了。
当然,这份文书也有适用范围,那就是在广陵府的管辖范围之内,一旦离开广陵府,就需要去找当地府衙重新谈,花钱购买新的驿站通行证。
不过现阶段陈庸也没想过把市场再向外扩大,广陵府辖区内共有六个县,再加上广陵府本身,这一大块的市场,就已经够折腾好长一段时间了。
拿到文书后,陈庸本想立刻返程南店村,离开这么长时间,保不齐村里人会生出些别的想法。
奈何腿伤未愈,一路马车颠簸,伤势很容易加重,陈庸也不想下半辈子都当个瘸子。
可归家的心思起来后,就很难摁回去,于是陈庸就开始琢磨给马车减震。
只要能把马车的颠簸程度降下来,就可以避免影响到断腿的康复。
其实大燕朝的马车也有减震系统,像是给车轮裹上皮革或者是丝绸,再在马车内部塞大量软和的东西,可这样的减震方式,治标不治本,不仅成本高,使用效率还很低。
皮革不是橡胶,磨损的速度太快,在城里的好路上跑跑还凑合,若是跑长途,估计半道上就得全部烂完。
减震的方式,还得从轴承的部位下手。
陈庸想起有一次参观博物馆,见到了一辆明朝时候的马车,当时负责解说的导游提到了一个减震的零件,叫做伏兔。
那个零件就是马车的减震器,效果很好,不管是皇帝、大臣,亦或者是民间大商人的马车,都使用到了这个东西。
凭借着脑海中的影响,陈庸把伏兔这个零件给画了出来,然后让陈小刀找来个木匠,问他能不能做出来。
木匠盯着图纸看了半天,表示……完全没看懂。
当然,不是木匠水平不够,而是陈庸画的图纸,堪比大夫写得药方。
怎一个抽象了得。
于是陈庸就把导游当初的介绍语,说给木匠听,希望他能凭借自己的专业,从这番话中提取到有用的讯息。
要不说专业的事情就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随着陈庸的介绍,木匠的眼睛也越来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