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乔,你退后,别挡着道了。”
“注意点火把!”
身后的人群中,十来个人,搬来两台金光耀眼,绚烂璀璨的不知道什么玩意儿的玩意儿。
而在后边的人群中,还有十几台之多。
乔翀这个时候才注意到这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
“这是何物?”
乔翀很是疑惑,从未见过,有什么用?
难道吴有缺想凭借此物来御敌?
吴有缺笑了笑,在等待敌军推进的过程中,不紧不慢的解释道:“这个,叫猛火油柜。”
确切的说,这玩意儿是猛火油柜3.0版本。
早在西汉末年的时候,华夏就发现并使用了石油,只不过那会儿不叫石油,叫石漆,石脂水什么的。
后来宋代超级全能懂王沈括重新定义为‘石油’。
早在南北朝,石油就已经运用于战争中的火攻,发展到宋朝时期,火药用于军事之后,军队装备了一种构造更完善的喷火器,也就是猛火油柜。
据《武经总要》记载,猛火油柜以猛火油为燃料,用熟铜为柜,下有四脚,上有四个铜管与油柜相通,每次注油1.5千克左右。
唧筒前部装有“火楼”,内盛引火药。
发射时,用烧红的烙锥点燃“火楼”中的引火药,然后用力抽拉唧筒,向油柜中压缩空气,使猛火洞经过“火楼”喷出时,遇热点燃,成烈焰。
猛火油柜是前世华夏历史上的产物,威力只能说一般般,遇到大一点的风,容易把自己给烧没了。
如果说猛火油柜是初代1.0版本,拜占庭帝国的希腊火就是2.0版本,拜占庭就是凭借希腊火这样的终极杀人利器,令他们的国祚延绵了一千年。
猛火油柜更轻便,具有较高的移动性能,但它的杀伤力和希腊火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而吴有缺在猛火油柜和希腊火的基础上,加以改进。
首先是原材料的改进,
希腊火的配方是什么,不知道,无所谓,也不重要。
吴有缺通过蒸馏的方式,从石油里边抽离汽油,汽油更轻,更易燃。
这样通过虹吸原理,从油柜里边抽出来的时候,就能喷射的更远。
除了燃烧材料改进后,箱子也进一步改进,密闭性更高,让箱柜内部呈现真空状态,抽管上裹上一层密不透风的油布。
几个简单的改进,就可以实现高效的将汽油从油柜中抽离,送到管子里面喷射出去。
最后一点,就是猛火油柜的容量,增大了足足二十倍,底部装上四个轮子之后,一样具备了很强的移动性能。
吴有缺为了这一战,做足了准备,早在几个月前他就已经设计出来这玩意儿。
碍于3.0版本的猛火油柜过于逆天,加上刘洗的关系,吴有缺并没有告知乔翀。
直到这一刻……
“小心了,汉杂就在前边。”
“弄死这帮杂碎。”
“跟紧点。”
胡夷骂骂咧咧的逼近。
城下,
“将军,鳞甲骑已经登上城墙了。”
卜朝河没吱声,抬眼望着源源不断的鳞甲骑登上城墙,这一会儿功夫,一万鳞甲骑已经有一小半人爬上去了。
登上城墙的鳞甲骑数量应该在三千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