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历史上要说削藩真正成功的,就只有汉武帝,汉武帝的推恩令,不动声色,细雨润无声的削弱诸侯的实力,但这注定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好几代人才能达成目标。
所以说,透过削藩夺爵这件事,足以推断出安靖帝这个人呐,相当了不得,其政治手段绝对牛逼的一塌糊涂。
竟然在极端的一个时间内,平稳的完成了大部分地区的削藩夺爵,到现在,都没有出现过一次兵变。
屌不屌,
不是一般人呐!
再说一个,
削藩夺爵,****有问题吗?
没有问题,
每一个有着雄心壮志,想要成为伟大帝王的皇帝,都会有这么一个必经之路。
但是,
吴有缺认为,眼下绝非削藩夺爵的时机。
重文抑武,****的后果是什么?
后果就是整个国家大军的战斗力,大打折扣。
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宋朝不就是这么亡国的嘛!
反之,为什么汉朝强的一塌糊涂,哪怕王朝末年,东汉依旧强大的令周边异族人窒息。
后世人提起这个朝代,就会想到那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那是因为汉朝敢于放权给武将,虽然也有很大的弊端,从好过让异族人占据了我汉土吧!
安靖帝现在反着来了。
按说以安靖帝的谋略不至于这么蠢吧?
这就是为什么之前吴有缺一直不能理解的原因,直到去了关承皿府上,吴有缺才知道背后原因。
安靖帝争国本的时候,葬送关岳和合肥,这是他人生中最大的污点,也最为致命。
所以他要先把内部矛盾解决,除掉乔翀的虎敖军和关家军这两个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于是便有了庐江之危。
庐江之危不但可以轻轻松松的铲除乔翀和关家,而且还能顺带着把庐江送给北周,以空间换时间,为大吴争取五到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用来发展,用来厉兵秣马。
考虑到这里的时候,吴有缺顿住了,
说起来安靖帝的计划,跟典克孝一样疯狂,风险太大了。
拿空间换时间,很可能是安靖帝一厢情愿,
庐江可是大吴的北大门,大门让人给拆了,乔翀和关承皿两个看家护院的还让安靖帝给埋了,这个时候万一北周执意要南下江东,试问,谁来抵挡北周百万雄师?
长江天险,就跟后世的保险一样,买的时候吹的天花乱坠,真出了点什么问题,它是这也不保,那也不保。
历史上采石矶这个地方啊,让人长驱直入过无数次,指着长江天险非长久之计。
“但安靖帝正要这么做……”
说明什么呢?
说明比起北周带来的威胁,内部关家军和乔翀的虎敖军,更让他感到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