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第一次升官

布衣首辅 霁雪斋 3731 字 2个月前

你是抚州本地人,你怎么想?”

周芹没直接回答,而是转身让毛仔弟去把宋小樵和陶绶两个找来。李丹知道他这是要给二人学习和思考的机会,笑着没有说话。

等他两个从院子里跑进来行过礼,周芹叫他们到地图近前来,然后把刚才的话题说了,但没提参谋部。然后他问二人:

“怎样?要是你们选择,抚州打不下来,东乡和余江又丢了。北边金山寺那边又来了几千对手援军,你们怎么选,是不是往金溪跑?理由是什么?”

二人互相看了看,宋小樵朝陶绶拱手,意思你年长,请先说呗。陶绶歪着头拧起眉毛来想了会儿,说:

“我觉得应该是退往金溪,不是说他们从泸溪过来的么?走金溪原路返回,然后经过龙虎山北上和戈阳的银陀会师才是正理。你们说是吧?”

“也不一定。”宋小樵学李丹的样子抱着两臂,左看、右看,然后说:“凭什么他就不能虚晃一枪去建昌府?或者干脆掉头往庐陵把官军甩掉?”

李丹和周芹对视一眼,周芹不满意地说:“别瞎猜,都说说理由!刚才陶公服(陶绶字)说过理由了,合情合理,你小子的理由呢?拿出来摆摆我听!”

“师傅在上,徒儿献丑了。”宋小樵拱拱手,然后说:“往建昌府,可以打一个突然袭击,虽然需要翻山越岭,可等咱们醒悟过来赶过去,他兴许已经逃往广昌了。

你们看建昌府这个地形,在南城或者曾潭摆上一千人,我看可以把五、六千大军挡几日没问题!

唯一可虑的是如果邵武、建宁那边的官军从衫关或者百丈岭突然翻过来,那可能反倒让局势逆转。

不过这种可能性太小,毕竟官军跨府行动还勉强,跨省追击就太罕见了!”

“但也不是没有,”李丹说:“只要是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的联合命令,邵武那边就可以出兵。你继续说。”

“如果考虑邵武有出兵的可能性,那么我觉得他们去吉安府的可能性更大!”宋小樵拍了下桌子:

“庐陵往南山高林密足以和官军周旋,且有苗寨方便煽动、蛊惑,四周不论哪个方向来剿,只要有一路没有及时合围他们便很容易逃脱。”

“说得挺热闹。照这样讲,现在吉安府早该反贼遍地了才是呀?”李丹微笑说:“可是好像现实并非如此。”

“我觉得这可能是因为那边山多、田少、人稀,不方便养兵的缘故。”宋小樵回答:“我手下就有吉安人,听他说过那边有些地方行百里都不见得遇上人家。”

“那你还认为杨贺会选吉安府?”陶绶问。

宋小樵很认真地想了会儿,带着矛盾地自言自语:“是啊,他好歹也有三、四万人马,就算被打掉三成,那也还有两万多,这么些人跑到吉安府去,难道等着饿死、困死?”

“如果……他们不是往吉安,也不去建昌府,剩下就只有一个方向了。”陶绶疑惑地看看大家:“不过这个方向要走好多路、翻好多山!”

“这个杨贺应该不害怕,他不是从福建都走到抚州了么?”宋小樵刚说到这里就明白陶绶的意思了:“陶大哥的意思,是说他们可能去袁州么?”

“正是!我觉得杨贺不一定对吉安府很了解,但他一旦发现那里是个死地,恐怕就要另想主张了!各位请看,南下是雩都卫和赣州、宁都两座坚城。

除非他们翻山越岭不损兵卒,否则很难拿下这些城池,而赣州境内靠河流进行兵员组织、调动反而比较容易,是个难啃的硬骨头!

赣州旁边的南安,地形和吉安府差不多,没必要翻山越岭过去,且南安郡王颇得人心,是本朝三贤王之一,他们去了不一定能落到好。

若是继续往西,茶陵那边苗人彪悍,也是个地广人稀,解不得渴。

只有往北到临江府的新喻、清江,或者袁州府的分宜、宜春地区才有更多的人口和比较富庶的商户、乡绅,对他们来说更值得冒险!”

李丹看看周芹,两人都微笑起来。陶绶果然年长几岁很快就想到了江山军的软肋,他们是需要抢劫富裕人家才能维持士气的!

“好,我明白了,多谢你们的意见!”李丹送走他们转身回来,周芹正眯着眼看他:“你说他们会真的进入袁州府吗?”

“我觉得这种可能性很大!”李丹点头:“看来还得让人去找找宥之(萧万河字)兄,他现在不知道在哪里,队伍怎么样了?能不能在吉安府帮咱们一把?”

周芹撇了撇嘴:“人家不喜欢和咱们混,,犯不着攀这个高枝吧?”

李丹笑了:“老周,这说酸话可不像你的为人。老萧担心家里,所以带人回去保卫乡梓也情有可原。毕竟咱们都是茶山社的同仁,何分彼此你说是也不是?”

“可你看老潭,杨家占了泸溪,他心里能不着急?还不是跟着弟兄们一天天、一仗仗地打下来?他可有提出过要带人回建昌府的话?这就是不同!”

李丹摇头苦笑,知道在这个问题上包括孙社等一批老人在内,私下里都对萧万河带自己的人与大队分离颇为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