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不会高兴了

秦国公对自己的大儿子寄以厚望,自然不会轻易决定他的婚事,先前之所以极力促成赵知敏和秦粟,一则赵知敏家世好,赵子楚乃骠骑将军,战功累累,往后还能再升,二则且他和赵子楚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人家就想同他结亲,他能拒绝么?

可如今不成了,一本粮册横空出世,这事儿立马会传到圣上耳朵里。当初去江城的援军统帅可是赵子楚,而他呈给圣上的战报中只字未提粮草,圣上必定拿他是问,他能推脱干净还罢了,若被问出什么,那他便是助纣为虐的罪人。

赵子楚会牵扯出旁人么?

秦国公不知道。

所以,赵家是一条岌岌可危的船,他不能将自己的大儿子也绑在这船上,秦粟与秦汾不同,他是秦家未来的支柱,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污点,自然不能娶赵将军的女儿为正妻。

可为了稳住赵子楚,他又不得不假意示好,让他以为他秦国公重情重义,不是翻脸不认人的人,如此,赵子楚才不会丧心病狂咬出他秦国公,那他便还能想法子解决了这烂摊子。

既不让自己的儿子同赵家结亲,又让赵子楚以为他们会结亲,这微妙的平衡,太难把握了。

而更难把握的是,刑部和督察院究竟查到什么程度了,除了那本粮册,还有旁的证据么?

这本粮册无疑是为此案打开了道口子,先前刑部和督察院一直在查那八万石粮食究竟是否运到江城,这会儿粮册一出,立即可证明粮食并未运到江城,那他们要查的便是那粮食究竟去了何处,方向彻底变了,八万石粮,要查出来并非难事。

秦国公这下简直寝食难安了。

然而戚氏丝毫不知秦国公的难处,在她眼里,不用让大儿子娶赵知敏为妻,而自己二儿媳的娘家又要脱罪了,不是大好事是什么?于是她欢欢喜喜去了汀兰院,将这消息告诉了若弗。

若弗愣了好一会儿没才反应过来,她理顺之后,蓦地站起身,拉着戚氏的手,“伯母,您的意思是这案子有了眉目,只要顺着查下去,我爹不久便能无罪释放了?”

“正是!”戚氏拉着若弗的手,示意她坐下来,“若弗啊,你可不会因此便不嫁给玉安了吧?”

原本欢喜得恨不能蹦起来的若弗,被人敲了一棒似的,瞬间冷静下来,她微微一笑道:“我最难的时候,是伯母帮了我,我怎能忘恩负义?况且玉安也待我极好,我不能辜负他!”

“好,有你这句话,伯母心里便踏实了,”戚氏拍拍若弗的手,和颜悦色道:“那这婚事我便替你们先预备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