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媒体人在一些场合,很愿意称呼形形色色,不知出处的人为“专家”。
朱子顺记得有一次在北京出差,几乎每天晚上都打开电视机,收看BTV一档名为“纵横时事”的节目,当时正是冬储大白菜上市的季节。这晚节目中,主持人向一位正襟危坐的嘉宾提问:请教这位专家让他谈谈今年大白菜的价格走势,以及供应情况。
专家从山东产地,集贸市场批发价格说起;用了二十多分钟分析了当年大白菜的质量,政府给予市民补贴,开放产地与北京之间农产品绿色通道等等,侃侃而谈。
几天后,还是这档节目,还是这位专家却大谈起了“巴以冲突”,从以色列不顾“联大决议”私建定居点,到巴勒斯但人民争取民族解放,耶路撒冷历史的演变,嘴角泛着白沫又神侃得头头是道。
实在搞不清楚这位“全才专家”是专攻“大白菜”的农业领域,还是“国际关系”专家。
其实也不难理解,“专家”这个称号不需要认证,所以那些小记们就张嘴随意封赏给任何人。也就导致该尊称泛滥成灾了。
这两年,有件大事专家们就有不同说辞,新世纪到底是2000年算起,还是2001年开始?
当然这种专家之间的无聊学术之争,对老百姓过日子完全没有任何影响。
不过,2001年对“桂南集团”,对朱子顺却是一个难忘的年份。
集团通过这几年资本运作,终于进入到了上市辅导期;据覃老板讲,如果一切顺利,年底前“桂南食品”将会在沪市敲钟上市。
上市前最紧张,分外繁忙的是财务部。每天从早到晚,以集团财务总监为组长的上市筹备组,便夜以继日的在财务办公区,调整各类企业报表,通过精心计算,得出符合上市标准的经营数据。
三楼财务部的灯光连续两三个月,就没有熄灭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