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三河酒厂 佚名 1025 字 1个月前

6.再难以回到从前

在三河酒厂所有销售经理们对包永全颇有微词的时候,他们无比怀念的马东海回来了。

鸿泉酒厂的税收优惠政策在这一年即将到期,这也预示着鸿泉酒厂寿终正寝的日子即将到来,在工业园区建立了新的厂区之后,三河酒厂的战线也确实拉的太长,所以有必要适时的做出削减,以此来降低运营成本,因此鸿泉酒厂正式进入注销清算程序,全体职工全面转回三河酒厂,只留下两个人留守打更。

马东海在鸿泉酒厂呆了14个月,这14个月对于他来说无比的轻松和自在,既没有时刻提防的市场战斗,也不需要平衡协调各个市场、代理商和部下人之间的关系,他要做的就是按部就班的按照订单灌装产品,这让他在八年的殚精竭虑的压力之后感到十分舒服,甚至他有些喜欢上了这里,偏居一隅的鸿泉酒厂简直是唐伯虎的桃花庵,自己在这里可以优哉游哉,毫无挂念。然而14个月之后,他再次回到了三河酒厂的销售队伍之中,还是熟悉的岗位,熟悉的队伍,唯一不同的是,他不再拥有独断专权的话语权,也不能够再像以前一样按照自己的想法发号施令,现在销售总经理是包永全,自己和何海江虽说都是酒厂副总,但是都是为了协助包永全开展工作的,“二把手”的意义就是:唯“一把手”的意见马首是瞻,只可以建议,不可有意见。

尽管马东海没有了发表意见的机会,但是各位销售经理仍然对他怀有期望,在他离开的14个月里,大家终于感觉到了马东海的“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马东海曾经的宽松的管理简直就是“放纵”,他那种充分给予销售经理权利的做法让人可以更有自主性,也能够最大程度的帮助自己在代理商面前树立威信,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可有可无。

因为孙承英的关系被约谈过的闫秋和刘野都来找马东海交谈,他们知道马东海在鸿泉虽然过的舒服,但是毕竟远离了政治中心,再次归来,还有再攀高峰的机会。

“马总,你回来真是太好了!”刘野善于以柔克刚,“你一回来啊,大家都感觉到亲切,哎呀你说也怪,就是感觉和马总什么话都能说,多一句少一句的也没事儿。”

“那可不,”闫秋相对刘野更直接,“以前马总信得着咱们这些经理,不像现在,连代理商都管不住了!”

马东海虽说人在鸿泉分厂,但是对于三河酒厂发生的事情也十分关注,特别是对包永全的管理策略和何海江的疯狂表演都有耳闻,当然明白两个人在说什么。“别这么说,包总也是愿意倾听汇报的人,和他也可以知无不言,我自愧不如。至于管理代理商的问题,和我没什么关系,还是代理商变得越来越难管了。”马东海知道,自己越受追捧,包永全对自己就越忌惮,敌意也就越大,所以自己不愿意惹这个麻烦。

“哎呀马总,现在你也回来了,包总举旗定向,你和何总运筹帷幄,咱们销售的日子肯定更好过了啊!”刘野感到了无比的欢欣。

“就是,我可怀念以前马总管理销售的日子了!”闫秋回忆道。

“你以后别说这话,路是往前走的,所以要往前看,只会越来越好,不会越来越差。”马东海处处小心。

送走了刘野和闫秋,姜磊和李钊也过来祝贺。对于李钊来说,马东海的回归让他有无比的亲切感,尽管这一年多来包永全数次联系过自己片区的代理商,但是由于自己前期打下的基础和树立的威信还在,所以代理商把包永全所有的部署和安排都会告诉他,这让他不至于太被动。包永全在几次试探之后也放弃了李钊片区的代理商:韩成和李德茂难成大器,只能在小代理群体里徘徊;洪军倒是颇具实力,但他的精力都在仕途上,对三河酒厂的事情不以为然,甚至有些不耐烦;朱小勇是个人物,但是受李钊影响太深,也不愿意放下尊严卑躬屈膝,所以这几个人都被排除在包永全的茶话会名单之外。

“马总你回来太好了,”姜磊难掩兴奋之情。“现在市场形势竞争激烈,你回来出谋划策,大家对市场把控的更准确。最重要的是,你把大家当自己人。”

马东海分别扔给他和李钊一颗烟,点上火抽了一口,笑着对姜磊说:“你一直都是自己人,谁敢拿你当外人?”

“马总,你回来大家都非常高兴!中午我请你喝点酒。”李钊发自内心的邀请。

“不去,谁叫我都不去,我刚回来,屁股还没坐热,总出去喝酒,是不是有点太高调了?你先记着这顿酒吧!你最近怎么样?市场情况还好吗?”马东海很在意李钊的处境。

“还行吧,呵呵,就是销售额越来越高但是挣的钱越来越少了。”

“别把钱看的那么重,为了钱失去了原则和底线,也没什么意思。”

面对着大家的欢迎和祝贺,马东海知道,一切都已经变了,永远不可能再回到从前。正如他所说,路是往前走的,所以要往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