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论嫁妆

第598章 论嫁妆

说起这件事,在神京还的确是引得了不少人笑谈。

先是宝钗乃薛家大房嫡女,更重要的是,将来自家想来是要倚靠那位好女婿,因此,在嫁妆方面薛姨妈直接发了狠。

先是由王子腾出面,跟林如海简单商议了一番,最后商定,两家尽皆预备一百二十八抬的嫁妆。

实际上,对于嫁妆的数量,在最早是有严格要求的。

《周礼》中明确规定,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这里的五两并非指银子,而是五匹的意思,也就是说,不管是聘礼还是嫁妆,最多都不能超过五匹黑色丝帛的价值。

从汉代开始,也不知道是哪个女儿奴开始了内卷,为了避免自家女儿到了夫家受到歧视、怠慢,女方几乎是倾尽家财去给女儿置办嫁妆。当时有个说法,叫做‘盗不过五门之女’,意思就是说,如果这家养了五个女儿,置办嫁妆后,连强盗都懒得光顾了,由此可见一斑。

到了赵宋一朝,对于嫁妆的置办更为疯狂。

曾有记载,一个中产阶级的官吏嫁女,嫁妆有良田上千亩、银钱十数万贯等等。所以说,古代娶媳妇发家致富还真的不是痴心妄想。

为何会形成如此奇葩的传承,正是因为这嫁妆的特殊性。

各朝代有明确规定,嫁妆乃是女子私财,说白了就是婚前财产,男方没有资格讨要和花用。如果双方和离或者女子改嫁,这嫁妆是要跟着一块儿走的。如果夫家侵占女子的嫁妆,这等事情极为恶劣,打官司都打不赢的那种。如果这女子有亲生儿女,那这嫁妆自然是由自己的儿女继承,如果没有儿女,夫家人则要根据嫁妆单子,将嫁妆返还给娘家,由娘家进行分配和继承。所以,一般情况下,给女儿置办嫁妆,也不会落到其他人的手中。

就说林家,当年贾敏嫁给林如海,也是一百二十八抬的嫁妆,而林如海夫妇只有黛玉一个女儿,因此,那些嫁妆尽皆是黛玉的。所以说,林如海是清贵不假,可黛玉绝对是个小富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