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则全身心地投入到军工生产之中,
并开始囤积弹药物资,准备着两个月后的大战。
已经定型生产的武器弹药,陈天民不管,只是让姚闵等人继续招募熟练工人,扩大生产;
姚闵的精力主要集中在中口径火炮的仿制,以及协助飞机的建造,改造。覆铜钢板的压制和子弹轧壳机的自制上。
专家、工程师们互相交流、学习,很多新工艺、新技术所采用,同时也提高了根据地工厂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七月初,两条轧壳机生产线终于制造完成,覆铜钢板制造的子弹经过上千发的试验,合乎战斗需要。
相比于纯铜弹壳,钢壳子弹对膛线的磨损较大,为了方便抽壳,也要尽量制造成带底缘大锥度形状。所以,姚闵等人才花费大气力研制覆铜钢壳弹,尽量降低不利影响。
而且,这也只是第一步,等到钢材质量能够继续提升的话,他还准备生产涂漆钢壳弹。
而覆铜钢壳子弹比纯铜子弹要节省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铜料,也就是说,回收一颗弹壳,融化后生产覆铜钢,再生产制造子弹,一颗就能变成四颗至五颗。
这对特别独立加强营来说,意味着弹药更加充足,有些零件还需要车床加工,但从目前的制造成本和时间来看,并不比捷克式更耗费。
国府军大后方的兵工厂能制造步枪、捷克造、马克沁重机枪,还能制造迫击炮,而根据地兵工厂到现在,除了规模和人力,在技术水平已经赶超。
当然,后方兵工厂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在战时需要的紧迫下,工作生产效率也要大幅提升。
专门的生产线建立起来后,陈天民将其大部装备给师部和总部送去,还组织了机枪射手急训班,又不断将装备和物资向这里转运,为将来的大战作准备。
在新武器装备部队前,政委胡玉斌曾不无忧虑地向陈天民表示,这些宝贝万一被鬼子缴获仿制,后果将很严重。
对这个外行的忧虑,陈天民没有多做解释,只是微笑着提了个问题,“枪支的设计是以子弹为基准,还是以枪支原有的结构去配合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