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女皇把他们这对夫妇送给东宫,指望他们匡佐儿子,那回,她决定调转个头,把他们送给了恭王府。
对皇帝来说,他最信得过的班底,永远是他亲自提拔挑选出来的人,这些人也最适合来辅佐他最中意的孩子。
女皇以前几乎把整个亲信的内外朝官员都分给了长子,从范守清拽着沈弘宁进来救下他们腹中的孩子那日开始,女皇把自己最信得过的朝臣、人才,开始转赠给她的二儿子。
往后女皇所做的一切,提拔范宥桥、彻底调换京中千牛卫和金吾卫主统大将军、乃至程允恭致仕召程处泽回京,册立皇夫昭告天下等等等等,都只是在给二儿子铺路而已。
博文馆这个小朝廷,表面送给了馆主清河郡王妃,实际,是女皇送给沈弘宁的。
皇子的野心乃至对权力的渴望,完全可以靠这些培养灌溉出来,沈弘宁老早就意会到了。
女皇迟疑过吗?
她迟疑过。
一个优秀的帝王,她最爱的定然是她的江山子民,最珍惜的,永远是她手里至高无上的权力,如若沈妤的野心稍微弱点,她做的就不会是皇帝,而是垂帘听政的镇国平阳大长公主了。
于公而言,第二个皇帝就靠造亲爹反夺取东宫储位的王朝,很有可能意味着后代子嗣会群起效仿,政变不断,沈妤心里清楚得很。
且长子理事处政的能力并不算差,因此说一不二权柄大过天,手腕硬过地的女皇隐忍多年,努力缓和与儿子的关系,到后头哪怕老早晓得儿子在结党营私养死士都吞下这口气,不过想为后世平稳地过渡权力开个好头,仔细踌躇斟酌而已。
嫡长子能平稳继承皇位,对争储祸乱不断,父母兄弟感情淡漠的皇家来说,当真算极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