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悦不由得警觉,故意将手一松,手里的那块布帛应声而落,她连忙蹲身捡起,道:“恭王殿下要就藩了?”
藩王就藩以后,无皇帝诏令便不得回京了。
于女皇这般站在外太空打江山跟玩似的人物,连高原上的部族都能被她勾下来打服后再册个听话的新王上去,可如此大的疆域该如何管辖,如今万邦来朝谁都管她叫爹,她驾崩乃至那些忠心于天朝的可汗首领去世以后,中原和外邦照样该打还会打。
所以她登基后看时机成熟就改立了规矩,公主与亲王只有性别之异,爵位食饷等皆同。
亲王公主中,皇帝择信重者领封地乃至有封国,与中央共掌封地兵政,内行推恩令,封国甚至有一套完善的国相国尉官员体系,亲王公主拥兵就藩,替天子镇守江山。
这么做的坏处显而易见,宗室亲王公主有兵,甚至掌管一地内政,他们有造反的资本。
但好处也很明显,内行推恩,那么封国最大兵权最多的藩王定然是与当朝皇帝关系最亲近的同辈兄弟姐妹儿女,且封国内政由藩王藩公主自理,管得好才能赚得多,那么底下百姓日子就过得好,甚至……后世宗亲势大造反总比权臣篡位、各地起义来得好。
宗室造反,这江山照样姓沈,她沈妤的沈。女皇的文治策略很优秀。
当年沈弘宁封王,女皇给他中原内土江南十州为封地,甚至不给他类似“淮”、“晋”、“秦”的实封封号,而是拣了个“恭”作为美号,已经偏心眼偏得很明显了。
人家摆明了舍不得儿子离京,甚至不舍得儿子去个鸟不生蛋的地方苦哈哈地过日子,而且,她希望二儿子的实封封号,由自己的大儿子来给。
她自己定的规矩,照样偏心眼不遵,至于满朝朝臣为啥不劝,第一,这种仿古制破郡县继续搞分封的规矩,本来就不被诸多官员认可,第二,沈弘宁打小花样整活人尽皆知,他留在京里做富贵闲人很合适,第三,皇帝真只有俩儿子,舍不得人之常情。
在这个节骨眼突然让沈弘宁就藩,把他列为藩王无召不得回京,实在不算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