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学馆

庶女庭悦 霁荷 1315 字 3个月前

女皇啜饮了两下茶水,点头道:“今年进的人多,就不开内学了,文武科甲榜进士国子监和兵部再共择三十五位入博文馆研学,没择入也不要紧,你们得空也可去那研讨,京中五品上官员家子弟,无论文武男女,都可递牒子入博文馆进学,共计二百人。”

和女皇关系比较熟的梁毓臣做礼道:“陛下,武科进士也要入学馆啊?”

女皇挑唇微笑:“自然要入,内学向来是文武科进士共入的,博文馆虽未建武场,然清河郡王府的习武场朕亲去看过,他家前后院不分,习武场比别家都空旷气派,再者,能得清河郡王教习的武弟子多有本事,看你们馆主楼行止就晓得了。”

庭悦应声行礼,语气颇有些款慰:“请诸位新科进士放心,按着以往内学的规矩,诸位进博文馆后每日亦然会有六学二馆并着六部九寺一台五监十六卫的大人将军亲为各位授课讲习,尔等与诸官家子弟的此方进学会分开另授。”

从此以后,我朝国子监下辖就不再是六学二馆,而是六学三馆了。

我朝弘文馆是恒山王当年封王时先帝为其在外宫处所建,当年文武科举所有进士都入弘文馆研学,如今则逐渐转化成编讨书籍、教学皇家后嗣,学士给皇帝做咨询侍候工作的地方。

沈妤入主东宫后在东宫内立崇文馆,当年文武科所有进士入崇文馆研学,京中勋爵官级三品以上官员家子弟可递牒子入学,当年沈弘兴册太子入东宫,也是一样的配置。

或者说,在某人府邸造个学馆,把当年的文武进士全给他,而后再示意京内高官把自家小孩送去和他联络感情,是我朝储君标配。

这事肯定有一大堆人反驳,但女皇言辞非常含糊:

朕看了下吏部的册子,实在是很多地方官因为荫补勋补都饱和了,这批人朕要清理你们说新规不可破旧规,朕说今年少弄几个人你们又怕制科被撤,会试人还少了会有人闹事,可提不出这么多岗位,僧多肉少,总要给他们一个去处的啊。